母親是讀了前些日的報紙,得知政府將給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養老金的消息后,變得這么高興的。她花白的頭發下,滿臉皺紋微笑著,像盛開的老菊花一樣,顯得神采奕奕。這不,一見到相識的人,她就緊著跟人家說:“要愛惜自個的身體,好好活呢,如今社會好了……”嘮叨個沒完,眉眼間盡是掩不住的喜悅、欣慰,精神亦比往日好了許多倍。
母親是位糖尿病人。在別人甜甜的進入夢鄉時,她們卻輾轉反側,幾乎徹夜難眠。那會,我的心在滴血。我是她嘔心瀝血養大的女兒,卻無法排解她的任何苦痛。
母親是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母親是這個城市一位普普通通的居民。母親是這個城市里最為操勞、最沒經濟地位、一分不掙的家庭主婦。母親是她這個年齡階段的老人中疾病纏身的、治療費最貴的人群之一,母親是一位勇挑重擔、把四個農家兒女全部供上大學的普通女人。
母親沒有婆母,父親在外地工作,她一人帶著四個孩子,其艱辛可想而知。我是長女,從小到大,有多少人勸說母親,讓我輟學幫她。可母親總是笑著回答:“莊稼一放手,一季就荒了;孩子一松手,一輩子可就誤了。”為了供我們上學,母親十年如一日在大街上擺攤、賣小百貨,寒來暑往、義無反顧。艱難的生活、日復一日的學習,令我憂慮、疲憊,再看同班輟學的孩子,一個個自由輕松隨意;看不見的未來,令我惶恐、疑慮。母親覺察出我的情緒,就說:“人,一定要學會自立,女孩子更應如此,只有用自己掙到的錢,花起來才舒心、硬氣,人活一生,誰都靠不住,包括親爹親媽,活人要靠自己……”那個年代,在老家那個貧瘠的小山村,只有考學就業才是我們自立的開始。是母親用這些金玉良言,引導我們一步步戰勝困難,成就了自己。
就這樣,一日日一年年的下來,我們姐弟四人相繼上學、畢業,都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兒女。母親亦老了,頭發花白,臉上、額上爬滿了皺紋。當年那個俊秀、潑辣能干的母親變成了一個反應遲鈍的、顫巍巍的老太太。尤其是前幾年得了糖尿病后,見了熟人,她也是常常要思量半天,竟想不起那是誰了。雖然我們姐弟也還孝順,常給她點錢,可她每次接錢時,總有那么點內疚的、甚至討好的神態,總會說:“媽拖累你們了,要是媽也有退休金就好了,看你爸,人家忙了一生,老了還有退休金,媽是什么都沒有……”說著這話的時候,母親就會哽咽了,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于是,我們就趕緊哄她,說:“那有什么關系呢,以后由我們給你發退休金就是了。”可母親還是不開心,她說:“那不一樣,你們給,那是你們的孝心,國家給發錢,那是對我勞累一生的肯定和承認,就是錢不多,我們心里也是舒坦的,這忙了一輩子了,好像也沒什么社會價值的……”所以,每次單位發工資或漲工資時,她總是眼神復雜的看著我們,那目光中有羨慕、有欣慰、有感慨、有自卑……
前幾日下班,在班車站口,我又看到了一個母親無助的一幕。
已是初冬的清晨,天很有些寒氣。在眾多排隊者盼望的眼神中,車終于來了。搖搖晃晃地來了。開車的司機是位新來的年輕師傅,人群在依次上車。等到一位年過四十、神情憔悴的婦女,拽著一個大大的編織袋,吃力地上車時,司機師傅說話了。“哎,這是單位上下班的車,職工和家屬外的人不能上車。”那婦女愣了一下,繼而臉憋得通紅,一下子就生氣了。她把那個大袋子又吃力地拽下了車,扔在門口就喊起來了。婦女說:“我也是家屬啊,孩子正在上大學,他爸一個人的工資,根本養不起全家,沒法子了,就批了點玉米棒子,想搭車去老區市場賣,為什么不讓我上?我沒有時興衣服,穿的不好,就不是家屬嗎?嗚嗚嗚……像我這種沒工作的家屬,廠里又不安排工作,我自己賣點東西,怎么還這樣對我呀?還讓不讓人活了?”
那女人不斷哭泣著。年輕司機忙不迭地解釋著,說讓她上車,那女人卻只顧抱著袋子,蹲在那兒嗚咽。這時,車上車下鬧哄哄的,車上的人喊著讓司機開車,車下的人喊著讓女人讓道,現場亂糟糟的。
我臨窗而坐,呆呆地看著,心里冰冰涼涼的,在下雨。我知道,這是一個正處在難處的母親啊!四十多歲的人了,當著那么多人的面,失聲痛哭,心中該有多么的憋屈和無奈啊!
一直到回家,我耳邊環繞的,還是那女人的哭聲。
說給母親時,她卻無語。過了好半天,才聽見她長長地嘆了口氣。
所以,當得知那則消息時,母親戴上老花鏡,對著報紙,反反復復的讀了幾遍。她滿心歡喜的、小孩般的給我們念叨著,眼睛亮晶晶的,放著異彩。她說農村老人的生活現狀比她們要苦的多,先顧他們是對的,說不久的將來,國家也一定會考慮像她這樣的人群的。
母親說這話的時候,眼神朦朧的,若有所思的注視著遠方,臉上寫滿了憧憬和希望。
看著母親的樣子,我卻覺得鼻子酸酸的,想掉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