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臺寺的凌云大師下山去云游化緣。這是寺院的規定;作為寺里的和尚,每年都要有人輪流外出去化緣。
一天,路過一個村莊。凌云大師覺得有點口渴,想討口水喝,便叩開一人家的門。
開門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見門外站著一個和尚,驚詫的問:“師傅為何敲門?”
凌云大師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女施主不必介意。貧僧云游四方,路過此地,有點口渴。女施主方便的話,可施碗水喝。”
姑娘聽罷,忙把凌云大師讓進屋內,舀了碗水,端給凌云大師。
凌云大師接過水碗,咕嘟咕嘟幾口就喝完了,然后把空碗還于姑娘,感謝道:“謝謝女施主。”說完就準備離開。
“大師請留步。”姑娘開口道。
凌云大師剛轉過身要走,聽姑娘叫,就回過身,以為姑娘要水錢,就道歉道:“不好意思,我忘了付水費了。”說著,急忙從懷里掏錢。
姑娘搖搖頭解釋說:“師父,你誤會了,我不是這個意思。唉——”姑娘嘆了口氣想說什么,卻沒說出來,她擺擺手說:“你走吧,不麻煩你了。”
一見姑娘欲言又止的樣子,凌云大師這才認真的把姑娘打量了一番。但見這姑娘長腰細項,柳眉大眼,十分俊俏。只是眉頭緊鎖,滿臉愁容,好像有什么心思。就關心的問道:“我佛慈悲為懷。女施主有何難言之隱,若不介意,何不一吐為快,或許貧僧還能一解疑團,助你一臂之力。”
姑娘見凌云大師如此說,便毫無顧忌的訴說起來。
原來這姑娘叫巧云,她的母親在她三歲時因患絕癥離世。巧云和父親兩人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生活。誰知屋漏偏遇連陰雨,巧姑的父親一次上山打柴時不慎落入懸崖摔死了。從此,她成了一個孤兒,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如今雖已長成一個大姑娘,可是因為家貧,還是無人上門提親,所以只有整天以淚洗面。
巧姑提起自己的身世,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她問凌云大師道:“我的命為何這么苦呢?”
凌云大師聽罷,深表同情,他勸巧姑道:“女施主不必過分傷心,其實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正所謂:我命在我不在天。”
巧姑聽說人的命運能改變,她瞪大眼睛,半信半疑的看著眼前這個滿面紅光,慈眉善眼的和尚。自言自語道:“命運如何改變,這是不可能的。”
“這有何難。”凌云大師進一步說道:“只要女施主樂于善事,肯于施舍,就一定能因善得福,改變命運。”
聽完凌云大師的話,巧姑慘淡的擠出一點苦笑:“你看我現在,陋室破屋,身無分文,連自己的生計也很難維持,還拿什么施舍?”
凌云大師開導巧姑道:“人性本善。不要說家有萬貫就有善舉,一貧如洗照樣能做善事。”
巧姑不得其解,進一步問道:“請大師明講。”
凌云大師開口道:“就如同今天你讓我水喝一樣,其實做善事是很簡單的,不一定非銀錢不可。只要有心就行。”
于是,凌云大師就從隨身帶的行囊中取出筆墨紙硯,接著研好墨,鋪好紙,一揮而就,不一會,“免費喝水”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就寫成了。寫好后,凌云大師吩咐巧姑說:“女施主,只要把這貼在你的家門口,然后你把水打來,供著路上來往的行人飲用就是了。不出半年,你的命運就會改變。”說完,就收拾好行囊告辭了。
凌云大師離開后,巧姑就按他的吩咐,把他寫的“免費喝水”貼在了自家門外的墻上。從此,巧姑家就成一個免費供水站。
巧姑家前是一條大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當人們發現這里免費供水后,過路人都會在這兒歇歇腳,解解渴,然后又去趕路。
一桶水喝完了,巧姑又打來另一桶水,不管有多少人,也不管需要多少水,巧姑都是不厭其煩,而且都是免費的,從來分文不取。就這樣,日復一日,時間如梭,一晃兩三個月就過去了。
一天,大路上來了一隊人馬,有好近幾十號人,前護后擁,浩浩蕩蕩,好不氣派。他們來到巧姑家門口時,有人發現這里免費供水,就停了下來,準備歇歇再上路。這時,從橋車上走下一個人來,得知巧姑免費供水的消息,感到十分的驚奇,就走到巧姑的家門口,讓人請出巧姑來,他要見見這位好心人。
當巧姑來到面前,他見眼前這個姑娘雖然穿著樸素,卻長得眉清目秀,渾身透著一股靈氣。便順口問道:“你叫什么名字?在這里免費供水多長時間了?”
巧姑有點不好意思,紅著臉回答:“我叫巧姑,免費供水已經三個多月了。”
“啊——!?”那人感到驚訝。然而他卻沒有再問什么,就轉身走了。
巧姑以為是過路人順便問問,也沒往心上去,返回屋內忙她的家務活去了。
幾天后,村里的長老突然來到巧姑家,這讓巧姑感到莫名其妙。她見這個平日很少登門的長老今日登門,不知是禍是福,心里有點惴惴不安,不敢怠慢,急忙把他請進屋內,沏茶倒水。
長老一落座,滿臉笑容的對巧姑說:“姑娘,恭喜你呀。”
巧姑有瞪大眼晴望著長老說:“大爺,我一個村姑,有何喜事?”
“有人相中你了。這不,他托我來提親的。這不是天大的喜事嗎?”長老品著茶水,感慨道:“你娃不知積了啥德,竟讓縣老爺的兒子看上了。”
聽說縣老爺的公子相中了自己,要娶他為妻,巧姑有點受寵若驚。她有點不相信的說:“你不要耍笑我了,人家官宦人家,咋能要我這鄉野村姑?”
“你還不相信是不是?人家把聘禮都送來了,就等你一句話哩。”長老說完,向門外一招手,只見兩個人抬了一大堆聘禮進來了。
望著這么多的綾羅綢緞和金銀首飾,巧姑一下子驚呆了。她不敢相信眼前這一切都是現實,忙問長老這是怎么回事。
長老這才說出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那天那一隊人馬就是縣老爺的。他們那天外出公干,路過此地,遇到巧姑免費供水。縣老爺深受感動,覺得還有這樣的好心人。回去后就和夫人提起此事。夫人覺得巧姑能有如此善心,肯定是個好姑娘,將來到家里一定會是個賢妻良母。恰巧自己的兒子已到婚齡,還未娶妻,何不讓巧姑做自己的兒媳。縣老爺那天見過巧姑的面,知道她也長得花容月貌,就欣然同意。于是,就托村里的長老來提親,成全這門親事。
聽完長老講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巧姑感到自己的命運將要改變,此時,她想起了凌云大師的話:我命在我不在天。行善一定能使命運改變哪。不由得喜極而泣,低頭摸起了眼淚。
長老感到奇怪,問:“巧姑,這是天大的好事,你為何哭了呢?”
巧姑抬起頭,破破涕為笑:“這是我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