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前,我跟婆婆格格不入:我手“大”,她手“小”;我愛花錢,她愛攢錢;我看中的衣服刷刷卡能一款來不同色的兩件,而婆婆看中衣服,左轉(zhuǎn)右轉(zhuǎn)就是不舍得買……我最恨婆婆吃蘋果,一個蘋果切4瓣,家里4個人一人一瓣——這個時候,我通常選擇逃,出去買一兜蘋果,拎到辦公室,“咔嚓咔嚓”啃半天,同事都笑我像“可憐的小老鼠”,我“吱吱”地對她們張牙舞爪:“你們沒有吝嗇婆婆,你們懂個鬼!”
后來,我挖空心思想獨立,要獨立就得買房,要買房就得貸款。“舍不得荷包,套不了房!”我扯扯夫君的胳膊,指著一個套型咬咬牙:“就定這兒吧?”夫君點頭,他早就想另起爐灶了。
10萬的借貸,令我錢包開合的次數(shù)驟減,也逛商場,也有鐘情的衣服,可想著那10年才能松的緊箍咒,伸向信用卡的手就僵硬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心靈糾葛,我干脆少逛街,沒事就翻壓箱底的舊衣,數(shù)年不見光的后院粉黛們啊,看了真讓人心疼……我翻出針線盒、開動智慧,一會兒加個流蘇,一會兒解了腰帶,一會兒紅配黑,一會兒藍(lán)配白……別說,穿出去反響還都好,同事們看著日日“翻新”的我,嘖嘖有聲,說:“買房了衣服還買得這么囂張!公婆支持不少吧!”我打掉牙齒往肚里吞,又委屈又不想暴露日子的窘迫。
只有老公知道我的委屈,居然戒了發(fā)誓不戒的煙,說看我折騰舊衣他心疼。他把抽煙的錢推給我:“買衣服吧,買衣服吧,誰叫俺婆娘愛臭美!”我全盤接受,不過,沒逛商場,而是扔進(jìn)了柴米油鹽的基金盒。
想不到我的窘迫被婆婆識破。那次上門,她就盯著我的衣服看:“這是你做姑娘時穿的牛仔褲,現(xiàn)在穿著,還是一樣好!”第二次再去,看我還是牛仔褲,婆婆兩眼發(fā)光,大概她終于知道她媳婦也是煙火女人了。于是,那天飯桌上,婆婆破天荒地把紅燒排骨放在我面前,而不是他兒子碗邊。
婆婆還是特省,可是我已經(jīng)理解了生活的含義,再吃那1/4蘋果,居然嚼出了日子的本味。上街買菜,我跟在婆婆后面已經(jīng)相當(dāng)耐煩了,知道了頂著黃花的絲瓜其實是激素產(chǎn)品,懂得了品相不好的菜蔬反而口感鮮美……一一看、一一學(xué),原來節(jié)約后面有這么多的生活真諦。
說來你不信,僅用3年我們就還清了房貸。倒不是我的“省功”有多厲害,也不是我們夫妻飛黃騰達(dá)搶到了金飯碗,而是婆婆和公公拿出大部分積蓄替我們還上了房貸。
3年房奴生活卻讓我懂得了很多,最大的收獲是:我和婆婆終于親如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