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作文開頭篇一
袁陽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將自強賦予君子,實際上指出了自強不息于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價值要義。自強,不斷強大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天生的強,只是相對優越,而不是絕對強大。“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說的是人的身體,也適用于世間萬事萬物。少年仲永的在詩歌方面有天賦,是與同齡人相比較而言,與李白杜甫自然無法相提并論。于是神童的光環隨著一次次展覽而褪去。
至強,是指在某一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其他人事物的個體無法企及。自然的山河湖水便是典型:李白筆下的天姥山與天相連,旁邊“四萬八千丈”的天臺山對天姥山也是“欲倒東南傾”,這是絕對高度的力量;杭州西湖入目皆景,美麗如畫,揚州的湖便只能稱作“瘦西湖”,這是自然美境的差別……
由于自然界萬物變化緩慢,事物的至強有時可以自然的恩賜支撐。人類社會變化迅疾,強弱更迭頻繁,要想實現并保證至強,唯有不斷努力,自強不息。
菲爾普斯的多項游泳世界冠軍源于圣誕節也不例外的每天5:30開始的游泳訓練;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是三年多不間斷地一鍋鍋煮沸瀝青礦渣后做到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的順利建成小康社是幾代橋梁人勵精圖治不懈拼搏的結晶。
強悍,強壯,強健,是外在的強;堅韌,堅守,堅持,則是內在的強。強,亦有內外之分。外強中干經不起考驗,內在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是至強的實現途徑。身體的強壯,可以通過堅持鍛煉來實現;天賦異稟需要合適的栽培方能發展強大。
內在的堅持、堅守,品質的堅韌、意志的頑強是真正的強,是個體至強的必要條件。陳景潤多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數學研究,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方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推理,摘得皇冠上的明珠。中華民族歷經百年滄桑,將艱苦奮斗熔鑄生活,方能有今日之巋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同的個人的發展,國家的強大也處于不斷的變動之中。今日之中國,面臨復雜而激烈的形勢,國家至強的內在力量在于我中國少年。如梁啟超所言: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我中國之少年,唯有自強不息,扛起強國之重任,方能讓偉大的中華民族走向至強——其道大光。
種子自強不息,可以長成參天大樹,演繹生命變化之美;一代代少年自強不息,可以奏響民族強盛凱歌,高唱頑強不屈之美!
高考作文開頭篇二
“虛弱的身體,永遠培養不出有活力的靈魂和智慧。”正如大思想家盧梭說的這樣,無論是誰,想要取得非凡的成就亦或是有趣的靈魂,擁有強魄的體格是首要條件,因此,強身健體于個人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人倘若身體素質低下,那又談何全面發展?愚以為青年何以強,當強體以為先,唯有鍛煉好身體,才能更好的全面發展。
俗話說的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當一個人擁有足夠的本錢時,才能夠更加有底氣,更加專心地投入到學習生活工作中去。毛澤東同志曾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體育能夠“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磨意志”,這不僅充分展現出其“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健身強國”思想,更體現出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私以為體育不僅僅是對自身身體素質的鍛煉,更是對我們精神品格的磨練。通過體育鍛煉,我們不但能夠培養自身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還能磨煉意志,學會知難而上,學會堅韌不拔,學會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理智面對。“欲有強健之國格,必有強健之人格,強健之體魄。”所以,青年之強離不開體魄之強,體育鍛煉是青年鑄就強健體魄的必由之舉,是青年全面發展自身的必經之路。
當然,青年強則國強,青年體育不僅關乎著青年人的個人發展,更牽系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與未來。你可曾想過,在曠日持久的抗疫戰役中,86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是如何在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為國貢獻那么久?正是依靠日積月累堅持不懈的鍛煉,他才能夠以強健的身體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你可曾想過,為何頑強、勇敢、不背叛不服輸的斯巴達精神能夠一直影響至今而千年不滅?正是因為斯巴達民族對族人制定了嚴格的身體考核標準,才換來斯巴達民族的強盛。由此可見,體育鍛煉不僅能夠促進個人發展,更有利于推動國家的繁榮昌盛,維系國家的強大。
然而,縱觀當下,當今社會對待體育鍛煉的輕視態度令人心寒不已。“唯分數”論下的學生成為了在紙上侃侃而談,在紙下手無縛雞之力的“病秧子”;“996”工作制度下的青壯年不注重體育鍛煉,不培養自身身體素質,昏厥,猝死的現象成為常態;醫院里,越來越多的怪病奇病頻頻查出,亞健康也越來越多……這一切究其根本都是因為人們對體育鍛煉的不重視,不在意造成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體育鍛煉,將其視為日常生活的必備環節。
“一個民族,老當益壯的人多,那個民族一定強;一個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個民族一定弱。”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這句話,不能不令人警醒。吾輩青年應增強體力,用健康的體魄,打造一個無限可能的未來!以強身鑄青年之強,以青年之強鑄祖國之強!
高考作文開頭篇三以弱軀鑄精魂
王衛麗
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個體的生理功能尚可以由弱轉強,何況精神如一粒塵埃,追隨造化的車輪不斷前行,由弱鑄強,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泱泱中華,綿延數千載,國勢強弱有時更,我以弱軀鑄精魂。
弱者不弱,個體的生命羸弱,精神的脊骨剛強,只要文化的脈搏不斷,終將跳出時代的強音。“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春秋戰國,九州大地上硝煙戰火無處不在,國勢衰弱,文化式微,伏生以耄耋之弱,舍命護書,“漢無伏生,則《尚書》不傳;傳而無伏生,亦不明其意。”伏生以老弱之軀護住了中華文化的血脈,強由弱生,弱中求強。沒有先人的篳路藍縷,何來今日之文化強國?個體肉身雖弱,但厚德載物,鐵肩擔道的精神之強令人動容。
時至今日,從出國熱到回國潮,從國際時尚舞臺的中國元素到國風在青少年中廣泛流行,無一不在證明中國的文藝自立,文化自信,文明自強。”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強國少年,如乳虎,如鷹隼,他們將東方神韻和時代結合,綻放華彩風骨。一曲《涼州詞》將華夏錚錚戰強敵的風骨傳唱。戲曲和說唱的融合,古典和現代的碰撞,可謂強強結合。可見,強絕非弱的蔭蔽,國強為少年智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少年強則國更強。我生來就是高山,我欲于群峰之巔仰望星辰大海,以少年之軀鑄時代精魂。
強弱之理,歷來最顯于兵法,以強制弱不足為奇,以弱勝強也不在少數。強不是目的,強也未必會滋長欲望,生發霸凌。中國兵法歷來有“善戰不斗”“至善不戰”的說法,《孫子兵法》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就是說中國人對于強弱的看法歷來不用戰爭的勝負來裁決,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算再強,把其放入歷史的長河中也不過是一季的涓涓細流。如此,西方社會所炒作的“中國威脅論”自然不攻自破。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新的時代,強是更多責任,更多擔當,我輩應當秉承先賢遺志,強我體魄,強我意志,強我襟懷,以我弱軀鑄時代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