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寫總結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目偨Y書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化學高中知識點總結篇一
化學知識的結構和英語有某些類似之處。
我們在學英語的過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掌握單詞,要掌握單詞就要掌握好字母和音標。打個不太貼切的比喻:化學知識中的“句子”就是“化學式”:“字母”就是“元素符號”:“音標”就是“化合價”。
這些就是我們學好化學必須熟練掌握的基礎知識,掌握了它們,就為以后學習元素化合物及酸堿鹽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要講究方法記憶
俗話說“得法者事半而功倍”。初學化學時需要記憶的知識較多,因此,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記憶方法,才能使我們的化學學習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下面介紹幾種記憶方法。
(1)重復是記憶的基本方法
對一些化學概念,如元素符號、化學式、某些定義等反復記憶,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記憶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記憶的前提
所謂理解,就是對某一問題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為什么”。例如,知道某物質的結構后,還應理解這種結構的意義。這就容易記清該物質的性質,進而記憶該物質的制法與用途。所以,對任何問題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3)以舊帶新記憶
不要孤立地去記憶新學的知識,而應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記憶。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要聯(lián)系前面所學化合價的知識來記憶,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
(4)諧音記憶法
對有些知識,我們可以用諧音法來加以記憶。例如,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順序: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可以編成這樣的諧音:一個姓楊(氧)的姑(硅)娘,買了一個(鋁)(鐵)合金的鍋蓋(鈣),拿(鈉)回家(鉀),又美(鎂)又輕(氫)。
(5)歌訣記憶法
對必須熟記的知識,如能濃縮成歌訣,朗朗上口,則十分好記。如對元素化合價可編成:“一價鉀鈉氫氯銀,二價氧鈣鋇鎂鋅,鋁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價上有氮磷,鐵二三來碳二四,銅汞一二價上尋”。又如對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要點可編成:先通氫,后點燈,停止加熱再停氫。
要重視實驗
做好實驗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因此要認真對待。每次實驗前首先要明確該次實驗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牢記實驗裝置的要點,按照操作步驟,細致認真地操作。
其次要學會觀察實驗,留心觀察反應物的狀態(tài)、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反應的條件、反應過程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才能作出正確的結論。如做鎂的燃燒實驗時,不但要注意觀察發(fā)生耀眼的白光和放出大量熱等現(xiàn)象,更要注意觀察鎂燃燒后生成的白色固體。因為這白色固體是氧化鎂,是不同于鎂的物質,因此鎂的燃燒是化學變化。
此外,做好實驗記錄,實驗完畢寫好實驗報告,都是不可忽視的。
要注重小結定期復習
“化學易學,易懂,易忘”,很多初學化學的同學都有此體會。要想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每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后要及時小結,系統(tǒng)復習。
做小結時,首先要把課堂筆記整理好,然后進行歸類,列出總結提綱或表格。例如,初中化學第一章小結提綱如下:1、基本概念;2、重要的化學反應;3、 重要的反應類型;4、重要的實驗;5、化學的基本定律;6、重要的化學計算。
在做好小結的同時要注意定期復習。復習是防止遺忘的最有效的手段,最好趁熱打鐵。也就是說,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這樣遺忘的程度小,學習效果好。對于前面學過的知識,也要不時抽空瀏覽一遍,“學而時習之”,這樣才能使知識掌握得牢固。
化學高中知識點總結篇二
一、物理性質
1、有色氣體:f2(淡黃綠色)、cl2(黃綠色)、br2(g)(紅棕色)、i2(g)(紫紅色)、no2(紅棕色)、o3(淡藍色),其余均為無色氣體。其它物質的顏色見會考手冊的顏色表。
2、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h2s。
3、熔沸點、狀態(tài):
① 同族金屬從上到下熔沸點減小,同族非金屬從上到下熔沸點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屬元素的氫化物熔沸點從上到下增大,含氫鍵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溫下呈氣態(tài)的有機物:碳原子數(shù)小于等于4的烴、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點比較規(guī)律: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不一定。
⑤ 原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共價鍵,離子晶體熔化只破壞離子鍵,分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分子間作用力。
⑥ 常溫下呈液態(tài)的單質有br2、hg;呈氣態(tài)的單質有h2、o2、o3、n2、f2、cl2;常溫呈液態(tài)的無機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類有機物一般碳原子數(shù)越大,熔沸點越高,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之間:正>異>新,鄰>間>對。
⑧ 比較熔沸點注意常溫下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華的物質:碘的單質、干冰,還有紅磷也能升華(隔絕空氣情況下),但冷卻后變成白磷,氯化鋁也可;三氯化鐵在100度左右即可升華。
⑩ 易液化的氣體: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劑。
4、溶解性
① 常見氣體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極易溶于水在空氣中易形成白霧的氣體,能做噴泉實驗的氣體: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氣體:co2、so2、cl2、br2(g)、h2s、no2。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尾氣吸收時要用防倒吸裝置。
② 溶于水的有機物:低級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鹵素單質在有機溶劑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與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機溶劑。
⑥ 硫酸鹽三種不溶(鈣銀鋇),氯化物一種不溶(銀),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⑦ 固體溶解度大多數(shù)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少數(shù)受溫度影響不大(如nacl),極少數(shù)隨溫度升高而變小[如。 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小,隨壓強增大而變大。
5、密度
① 同族元素單質一般密度從上到下增大。
② 氣體密度大小由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決定。
③ 含c、h、o的有機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個氯的有機物密度大于水。
④ 鈉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屬光澤并能導電的單質一定都是金屬 ?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質,但它卻是非金屬
化學高中知識點總結篇三
一、阿伏加德羅定律
1.內容
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即“三同”定“一同”。
2.推論
(1)同溫同壓下,v1/v2=n1/n2
(2)同溫同體積時,p1/p2=n1/n2=n1/n2
(3)同溫同壓等質量時,v1/v2=m2/m1
(4)同溫同壓同體積時,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羅定律也適用于不反應的混合氣體。
②使用氣態(tài)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論。
3.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這類題的解法
①狀況條件:考查氣體時經常給非標準狀況如常溫常壓下,1.01×105pa、25℃時等。
②物質狀態(tài):考查氣體摩爾體積時,常用在標準狀況下非氣態(tài)的物質來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質結構和晶體結構:考查一定物質的量的物質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時常涉及希有氣體he、ne等為單原子組成和膠體粒子,cl2、n2、o2、h2為雙原子分子等。晶體結構:p4、金剛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結構。
二、離子共存
1.由于發(fā)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fā)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e2+與s2-、ca2+與po43-、ag+與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電解質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與oh-大量共存;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發(fā)生水解的離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條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這兩類離子不能同時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離子間能發(fā)生“雙水解”反應。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堿性的介質中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與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堿性條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于發(fā)生2s2-+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在。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陽離子跟能水解的陰離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雙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與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發(fā)生絡合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與scn-不能大量共存;
5.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酸性溶液(h+)、堿性溶液(oh-)、能在加入鋁粉后放出可燃氣體的溶液、由水電離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離子mno4-,fe3+,fe2+,cu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6.審題時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溶液的酸性對離子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影響。如:fe2+與no3-能共存,但在強酸性條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與cl-在強酸性條件下也不能共存;s2-與so32-在鈉、鉀鹽時可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不能共存。
(2)酸式鹽的含氫弱酸根離子不能與強堿(oh-)、強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堿時進一步電離);hco3-+h+=co2↑+h2o
最強高考勵志書,淘寶搜索《高考蝶變》購買!
三、離子方程式書寫的基本規(guī)律要求
(1)合事實:離子反應要符合客觀事實,不可臆造產物及反應。
(2)式正確:化學式與離子符號使用正確合理。
(3)號實際:“=”“ ”“→”“↑”“↓”等符號符合實際。
(4)兩守恒:兩邊原子數(shù)、電荷數(shù)必須守恒(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與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要相等)。
(5)明類型:分清類型,注意少量、過量等。
(6)檢查細:結合書寫離子方程式過程中易出現(xiàn)的錯誤,細心檢查。
四、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1)根據(jù)元素的化合價
物質中元素具有最高價,該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質中元素具有最低價,該元素只有還原性;物質中元素具有中間價,該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對于同一種元素,價態(tài)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強;價態(tài)越低,其還原性就越強。
(2)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氧化劑的氧化性越強,則其對應的還原產物的還原性就越弱;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則其對應的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據(jù)反應的難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還原性的強弱只與該原子得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而與得失電子數(shù)目的多少無關。得電子能力越強,其氧化性就越強;失電子能力越強,其還原性就越強。
②同一元素相鄰價態(tài)間不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常見氧化劑:
① 活潑的非金屬,如cl2、br2、o2等;
② 元素(如mn等)處于高化合價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 元素(如s、n等)處于高化合價時的含氧酸,如濃h2so4、hno3等;
④ 元素(如mn、cl、fe等)處于高化合價時的鹽,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 過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化學高中知識點總結篇四
一、位置與結構
1、li是周期序數(shù)等于族序數(shù)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價等于最低負價絕對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最內層電子數(shù)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最內電子數(shù)的1/2的元素;
5、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最內層電子數(shù)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元素;
6、mg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等于最外層電數(shù)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shù)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核外電子層數(shù)相等。
9、he、ne各電子層上的電子數(shù)都滿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數(shù)與周期數(shù)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層上的電子數(shù)等于電子總數(shù)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層上的電子數(shù)等于電子總數(shù)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數(shù)是周期數(shù)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數(shù)是周期數(shù)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代數(shù)和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價不等于族序數(shù)的元素。
17、子核內無中子的原子氫(h)
18、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19、地殼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次外層2倍的元素(或次外層電子數(shù)為最外層1/2的元素)c
22、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次外層3倍的元素(或次外層電子數(shù)為最外層1/3的元素)o
23、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次外層4倍的元素(或次外層電子數(shù)為最外層1/4的元素)ne
24、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次外層電子數(shù)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次外層電子數(shù)1/4的元素mg
25、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次外層電子數(shù)多3個的元素n
26、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次外層電子數(shù)多5個的元素f
27、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次外層電子數(shù)少3個的元素p
28、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次外層電子數(shù)多5個的元素al
29、核外電子總數(shù)與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比為3:2的元素c
30、內層電子總數(shù)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2倍的原子有l(wèi)i、p
31、電子層數(shù)跟最外層電子數(shù)數(shù)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電子總數(shù)與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比為4:3的元素o
33、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2倍的原子有關he、c、s
34、最外層電子數(shù)跟次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兩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兩種化合物(或形成原子個數(shù)比2:1與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與物理性質
1、o是地殼中質量分數(shù)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殼中質量分數(shù)最大的金屬元素。
2、h是最輕的非金屬元素;li是最輕的金屬元素。
3、na是焰色反應為黃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應為紫色(透過藍色的鈷玻璃觀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純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質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氣態(tài)氫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氫化物沸點最高的非金屬元素。
6、常溫下,f、cl是單質具有有色氣體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最高價氧化物的含量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的元素。
8、cl是單質最易液化的氣體、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強的元素。
三、化學性質與用途
1、f是單質與水反應最劇烈的非金屬元素。
2、n是氣態(tài)氫化物與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能起化合反應的元素。
3、s是氣態(tài)氫化物與其低價氧化物能反應生成該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氣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氣態(tài)氫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兩種同素異形體對人類生存最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燒,又能在n2中燃燒的金屬單質。
8、li、na、f的單質在常溫下與水反應放出氣體的短周期元素。
四、10電子微粒組
1、原子ne
2、分子ch4、nh3、h2o、hf
3、陽離子na+、mg2+、al3+、h3o+
4、陰離子n3-、o2-、f-、oh-
五、18粒子微電組
1、原子ar
2、分子sih4、ph3、h2s、hcl、f2、h2o
3、陽離子k+、ca2+、ph4+
4、陰離子p3-、s2-、cl-
5、特殊情況:f2、h2o2、c2h6、ch3oh、ch3f、n2h4
六、核外電子總數(shù)及質子數(shù)均相同的粒子有
1、na+、h3o+
2、f-、oh-
3、cl-、hs-
4、n2、co、c2h2
七、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間的關系
1、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為8
2、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為8或18,ⅰa、ⅱa為8,其他族為18
3、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為18
4、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為18或32
5、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之差為32
八、特征形象
1.焰色反應:na+(黃色)、k+(紫色)
2.淺黃色固體:s或na2o2或agbr或fes2
3.有色溶液:fe2+(淺綠色)、fe3+(黃色)、cu2+(藍色)、(紫色)
有色固體:紅色(cu、cu2o、fe2o3)、紅褐色[fe(oh)3]、藍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黃色(agi、ag3po4)、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
4.特征反應現(xiàn)象:fe(oh)2→fe(oh)3,白色到灰綠到紅褐色
上一篇:最新格列佛游記的讀書心得體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