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不久,我提出把婆婆接來同住。偉擔心我和婆婆處不好。我笑著說,你放心,你爸死得早,婆婆獨自把你拉扯大,真不容易,我一定會把她當親媽一樣看待的。偉開心地擁住了我。
很快,婆婆來到我們身邊。婆婆清爽利落,勤快明理。她每天將屋子收拾得纖塵不染,且烹煮的飯菜咸淡適宜、美味可口。尤其令我感動的是,我例假期的內褲,她也給洗得干干凈凈。
婆婆愛吃提拉米舒蛋糕,我三天兩頭利用午休時間,去西餅店排隊給她買剛出爐的。家里的錢,我擱在抽屜里,讓她隨意取用……這一切,偉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也因此更愛、更疼我。我倆依舊像熱戀的情侶,卿卿我我、如膠似漆。
在客廳看電視,偉將我攬在懷里,時而在嘴巴上“啄”一口。我心里把婆婆當親媽一樣,也不回避。可漸漸地,婆婆便不再和我們呆在一處看電視了。
周末,我和偉依偎著,在儲藏室整理衣服、鞋子,邊干活邊講述單位的軼聞、趣事。說笑到忘情處,扭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鬧鬧一番。婆婆每每好奇地探進頭來,一見這情形,連忙紅著臉回到自己房間,悶悶地呆坐。
那個周五晚上,我和偉回到家,家里冷冷清清、黑燈瞎火。我倆驚訝地發現:婆婆不見了,并帶走了她的衣物用品。我倆連忙分頭打電話去各親戚家尋問。終于得知:婆婆去了小姨家。
我納悶地問偉,媽去小姨家,帶走衣物干嗎?偉撓撓頭皮,若有所思地說,嗯……估計我們哪里惹媽不高興了。走,趕緊去接她。
飯后,偉陪著笑臉幫婆婆收拾碗筷。小姨朝我努嘴,讓我去臥室。她掩上門說,麥呀,你是個好媳婦,你媽可夸你吶。我不解地說,那她……小姨笑笑說,都說“娶了媳婦忘了娘”,小姨知道你們不是那樣的人。只是,你們小倆口當著你媽的面親熱,她這心里有點抹不開,總覺得自己被冷落了。麥啊,你可別怪你媽難伺候,她守寡這些年不易啊……小姨哽咽著抹起淚來。我的臉頰和眼眶都熱熱的,說,小姨,你勸媽跟我們回去吧,我們知道錯了。
我們錯了!我和偉看起來都孝敬婆婆,給她買吃的、買穿的,給她錢花,但幸福卻未能與她分享。我的婆婆與別人不同,而我們不懂她,只顧沉醉在自己的幸福與甜蜜中,忽略了她的感受,刺激她感懷身世,倍覺孤單寂寞。
婆婆回來后,我和偉檢點、修正了自己的“不規范”行為。當著婆婆的面,不再黏黏糊糊。3個人在一屋時,我禁止偉和我坐在一起,主動把他“讓”給婆婆,且時不時刻意離開一會兒,讓他們娘倆說說體己話。周末,我們3人一起散步、買菜做飯、打掃衛生、清洗衣物。我和偉天天都把單位里的趣事說給婆婆聽,逗她開心的同時,讓她了解我們的工作環境……當然,婆婆也很明理、識趣,懂得適時地給我們小夫妻留出時間和空間。
常聽人說“十個婆媳九不和”。其實,只要婆媳之間能以誠相待,相互理解,相互體諒,多為對方著想。婆慈媳孝,親親熱熱,情同母女的幸福場景,便不再是傳說和夢想。婆媳間親情的產生是和睦相處的心理動力,也是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支點。如果我們修正、放棄一點個人習慣,就能換來家庭的美滿安寧、和諧幸福,何樂而不為呢?
下一篇:難得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