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清朝末年,一秀才去京趕考,經浙江湖州市碧浪湖,觸景生情,脫口吟道:碧浪湖中浪逼浪。停了一會兒,竭力尋思下聯,搜腸刮肚怎么也想不岀來,他不甘罷休,執意要配出下聯。心想連此聯都對不上,豈能中舉?竟毅然決然放棄了趕考。時間一天天過去,秀才食不甘夜不寐反反復復念叨上句:碧浪湖中浪逼浪碧浪湖中浪逼浪仍產生不出靈感吟出下聯。
一天又興致盎然來到碧浪湖,徜徉徘徊于湖旁周圍,左思右想,右想左思,仍是腦子一片空白,惆悵之至,一氣之下邊喊著碧浪湖中浪逼浪邊投入湖中自盡了從此后碧浪湖中,那清澈碧綠湖水接二連三產生陣陣漣渏,一個聲音隱隱約約盤旋于空:碧浪湖中浪逼浪不知過了多久,書香門弟之人士知道秀才死因后,都紛紛來到碧浪湖,為之琢磨下聯,絞盡腦汁,皆以無能為力而落幕。
后來一與投湖自盡的秀才同窗好友,決意要為冤魂安息對出下聯。連日來那個聲音象幽靈般死死纏住他:碧浪湖中浪逼浪時值孟夏的一天,太陽光線籠罩半空,蒼穹顯得灰蒙昏暗,原來天空在下黃沙雨,。這個同窗正走在黃沙路上,突然念道:有了!黃沙路上落黃沙隨口吟出了下聯。
就這樣一副具傳奇色彩的楹聯誕生:
碧浪湖中浪逼浪
黃沙路上落黃沙
從此以后那個聲音消失,碧浪湖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