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學生春節的作文篇一
難道是為了那一頓豐盛的年夜飯?現在,我們在哪不是一樣可以吃到魚、肉、雞呢,再好的山珍海味,這一趟回家的路費,也能買得起一些啊。那,我們尋求的是什么呢?
春節,有我們最純真、最溫馨親情啊。
被拆毀的老屋,逝去的親人全活在過年的回憶里。每逢過年,屋子總是被勤快的媽媽打掃得干干凈凈,謂之掃塵揚灰。愛舞文弄墨的爺爺,興致勃勃地鋪開紅紙,寫出一幅幅對聯,不僅大門有聯,偏門,后門,每個房間也有聯,連廚房灶臺和大小木柱上也得貼上單聯,貼上大大的春字,觸目都是紅通通的,年還沒過,家就在一片喜氣洋洋之中了。
年三十的晚上,滿桌的豐盛消融了一年的勞苦。坐在首位的爺爺、奶奶,穿了全新的衣服,老眼里含了淚,接受子孫的叩頭拜年,掏著紅包,滿臉皺紋笑成了盛開的花。
以后,從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好日子?!俺跻坏膬鹤?,初二的郎”,分家另過的兒子領著媳婦兒女拜年來了,女婿女兒領著外孫拜年來了,朋友、同事、同學之間,也要相互的拜年。就是結過仇怨的,這個時候,一句吉利的拜年話出口,也可以云消霧散了。
原來,過年是中國人合家團圓,除舊迎新的好日子,也是一年辛苦奔波的精神寄托和回歸自己本色的最好載體。過年,寄托著人們對新春,對未來的美好愿望啊。
一年的苦累都受過了,為的不就是這過年中全家團圓的歡樂嗎?一年的苦累都能受,還怕在路途上短暫的辛苦嗎?祝大家一路順風,新年快樂!!
過年了,回家后的感覺是圓滿,是輕松。在家過年的感覺最溫馨,最爽。
中學生春節的作文篇二
春節是詩,是洋溢著快樂旋律的清新詩篇;春節是酒,是飄香著幸福的瓊漿玉液;春節是歌,是跳動著和諧的美妙音符,過年春節作文中學。
我們還沉浸在20xx年春節的幸福氣氛當中,回味起來,這個畫卷是那么的美麗,讓我們樂不可支,樂不思蜀。我們回味春節的起源和發展,那副畫卷是源遠流長的,有4000多年。春節也叫過年,早在夏朝,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科學的歷法--夏歷,就已經開始慶祝豐收,年者,谷熟也。從周朝就開始正式過年了。歷史上過年有很多稱呼,比如"元旦"。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孫中山把過年稱為"春節",過春節也就流傳開來。
說到過年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海里有一個年獸,每到這一天就上岸來害人,人們無比恐懼。后來經過一個仙人的指點,人們在那一天都貼紅紙、燃爆竹,驅趕年獸,確保了平安。從此,過年就流傳開來。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文明科學的社會,再也不像古代那么愚昧,不再那么迷信,春節的美好花朵毫不掩飾地開放,幸福圍繞在我們的身邊,一到過年,就很熱鬧,家家戶戶盛行拜年。孩子們給老人拜年,希望老人、長輩長命百歲,萬壽無疆。老人和長輩給孩子壓歲錢,祝賀我們又長了一歲,快快樂樂,健康成長。大家一塊兒放鞭炮,希望趕走過去一年的種種不愉快,高高興興地迎接一個新的開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工作一帆風順,成績步步高升,家庭幸福美滿。
過年,那紅彤彤的對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家門前紅彤彤,對聯市場紅彤彤,大街小巷也紅彤彤。那火紅的對聯,鮮艷的中國紅,紅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紅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社會。至于鬼域、神荼、郁壘、桃符的傳說早已成為人們的美好記憶,現在的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小鬼的侵擾。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是宋朝王安石的詩句,今天。盡管過年的形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然而響徹云天的爆竹聲仍然響徹在我們的耳邊。并且,今天的煙花鞭炮多姿多彩。三十晚上,大家聚在一起點燃鞭炮,燃放煙花,可真是熱鬧啊。在煙花的絢麗色彩中,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我們辭舊迎新,炸飛一切污垢,心中一片清涼,以嶄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春的來臨。
我們沉浸在春節的喜慶歡樂中,于是我們的命運,我們的生活,就像人們企盼的那樣--芝麻開花節節高。
中學生春節的作文篇三
現在離過年越來越近,家家戶戶忙著大掃除、張貼年畫,年味越來越濃,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會心的笑容。
有一天晚上,姥姥宣布:“明天我們蒸饅頭?!甭犃死牙训脑挘业男睦锵沧套痰?,急切地喊:“要是馬上蒸就好了。”姥姥看出了我的心思,笑著說:“今天我們就做 一下準備工作?!蔽覙泛呛堑睾屠牙寻彦?、盤子都洗得干干凈凈,把面粉準備好。我又看著姥姥把肉餡剁得細細的,想象著明天一大籠熱氣騰騰的饅頭出爐,忍不住笑了。
第二天早上,我還在床上,就聽到姥姥在廚房里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我連忙起床,跑到姥姥跟前去看個究竟。姥姥說:“我已經把面和好了,正在發酵,下午就可以蒸饅頭了?!蔽覇柪牙褳槭裁疵嬉l酵,姥姥告訴我,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會又松又軟,比較好吃。
吃過午飯,姥姥把發好的面拿了出來,開始做饅頭了。只見姥姥用刀從面團上切下一小塊,用雙手把面團搓了幾下,用刀切成幾份,再用小圓棍把面團搟得薄薄的,變成了面皮。然后,姥姥一只手托著面皮,另一只手把餡兒放在面皮上,再把它輕輕捏成一團,這樣一個饅頭就做好了。媽媽也動起手來。我不甘示弱,照著姥姥的樣子也做了起來,但是怎么也做不好,反而把面粉搞得一頭一臉,像一個小老頭,全家人看著我笑得前俯后仰。我并不泄氣,繼續努力,總算做成了一個比較像樣的饅 頭。
終于,幾十個饅頭做好了。爸爸把做好的饅頭放在蒸籠里,爺爺負責燒火。隨著鍋里的水蒸氣不停地冒出來,饅頭的香味也在屋里飄散。真香?。∮诌^了一會兒,姥姥說饅頭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個,邊吹熱氣邊往嘴里塞,一口咬下去,又香又軟又好吃。
蒸饅頭是我們過年的習俗之一,那香香的味道和濃濃的年味讓我回味無窮。
中學生春節的作文篇四
家鄉的春節,照例是特別隆重的。在大人們的忙碌中,在小孩子們的期待中,春節悄悄臨近了。
臘月下旬,大人們開始在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開始在賣魚糕、魚、豆腐、丸子等的店鋪中停留挑選了。經常拎著大包小包回家,剛放下就又想起什么忘記買了,匆匆忙忙就又出了門。
過了臘月二十四,大人們更忙了。女人們在屋里好好收拾一番,把床單、被子什么的洗凈晾曬。好在過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男人們殺雞剁魚,洗臘肉和香腸,把年夜飯的菜都準備好,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一轉眼,除夕到了。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穿起新衣,男人們在門前忙著貼對聯,掛燈籠,還要貼倒著的福字,寓意為“福到”。女人們在廚房準備著年飯。這頓飯照例是特別豐盛的。必有年糕,意為“步步高升”,必有豆腐,稱為“年豆腐”,象征長大了一歲,還一定要有魚,喻為“年年有余”,而且魚一定不能吃完,這樣才有“余”嘛!按照家鄉的習俗,吃團圓飯前,要先盛飯,擺上筷子,倒上酒,給祖宗敬酒。家里的長輩念叨著:請列祖列宗老少亡人,回來一起過年。敬完祖宗,一家人才能圍在桌邊吃團年飯。下午的時候,后人們要去祖先墳前燒紙巾、磕頭,放一串鞭炮,點一支蠟燭,這稱為“送亮”,后人們以此來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希望先人們能過個好年。
夜晚,一家人圍坐在火爐邊收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又成為春節新的習俗。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了,四處都想起鞭炮聲,“噼里啪啦——”經久不斷,人們點燃了煙花,花骨朵似的煙花沖上夜空,綻放出絢麗的花瓣,給夜幕增添了幾分光彩。
初一的清晨,大人們會暗示小孩子抱一些柴禾放在屋里,“柴”與“財”同音,寓意為“抱財”,這包含著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希望能夠發財,孩子們一早要向長輩拜年,多說吉利話。長輩還要給晚輩紅包,這稱為“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習俗。壓歲錢又稱“押歲錢”或“壓祟錢”,“歲”與“祟”諧音,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子可以平平安安過年。
從初一開始,人們都要在各個親友家拜年,直至初五、初六拜年活動才漸漸結束。
中學生春節的作文篇五
我的家鄉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村子,家鄉的春節如它的風景一樣,也是那么的精彩。
辦好年貨,家家都必須大掃除一次,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把屋里屋外打掃一塵不凈,寓意把一切不好的東西全掃除干凈,企盼來年吉祥如意,事事順心。接下來就要貼對聯了。門外的紅對聯是必不可少的,對聯上寫的話五花八門,什么“舉步出門方方利,招財入戶路路通”呀,什么“綠柳舒眉觀新歲,紅桃開口笑豐年”啊,加上個橫批“出入平安”或“萬事如意“,再貼上大大一個“?!?,就大功告成了。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每個人除非萬不得已,定要回家吃團圓飯。一家子的男女老少聚坐在大飯桌旁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人們臉上都掛著幸福的微笑。吃過飯,邊看著電視里的春節聯歡晚會,大家邊互相聊著這一年里自己遇到的逸聞趣事,說的人眉飛色舞,聽的人津津有味。
屋里洋溢著大家歡快的笑聲,電視里的明星演員賣力的演出又為過年紅紅火火的氣氛渲染幾筆?!氨衤曋幸粴q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背σ?,怎么能沒煙花來助興呢?
只聽“砰”的一聲,絢麗的煙花飛上了漆黑的夜空,一下子就炸了開來,“花瓣兒”頓時被灑滿了天際,天被照得亮如白晝。各色的煙花一朵連一朵綻放在天邊,它們盛開了一會兒便又隕落,但仍為天空增色不少。
除夕夜的天空是最美的,沒人能否認這一點。
除夕之后便是正月初一,人們什么也不做,都在休息,店鋪都不開門,到處都很安靜。到了初三,人們又忙起來了,一家人都要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小孩子這下可開心了,可以收紅包嘛!大人門邊說著“身體健康”“學習進步”,邊把紅包遞了過去。馬上就能聽到孩子甜甜應了一聲:“新年快樂!”心里便涌起了絲絲甜蜜。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節就結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去上學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紛紛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標進發、努力了。
上一篇:最新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工作總結匯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