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一
摘 要: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文字與圖片的閱讀過程中,對生?擁牟逋急硐殖齦?為強烈的探知興趣。從小學教材的編寫體例看,基本教材的每篇文章均附有插圖。這些插圖的內容設計與遴選混合了小學生的心理狀況與認識水平,有效使用課文插圖,能夠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有效使用 課文插圖 促進教學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好的課文插圖能夠加強對讀者的感染力,加深讀者的印象,使讀者認識更清楚,決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在我國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基本課文每一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圖。這些插圖緊扣課文內容,色彩鮮艷、生動有趣,非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極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這些插圖往往被忽略或輕易帶過,未能發揮其就有的作用。
插圖的功能一般可分裝飾功能、解釋功能和促進功能。可以說,所有課文插圖都兼具此三項功能,只是對某一幅具體的插圖來講,功能會有所側重。因此,教師在深入解讀文本的同時,還應研究圖文關系,準確地把握圖文設置的目的和作用,找準插圖使用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就這一問題,與同行交流、探討。
一、有效使用插圖,促進文本消化
“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要想把課文插圖“盤活”,最基礎性的是要讓小學生能夠學會觀察并善于觀察。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除了引導他們主動觀察外,更須要教會他們進行觀察的方法。比如:對于景物圖觀察,應當講求一定的順序;對于人物圖觀察,關鍵在于看清楚圖上有哪些人,他們都在做些什么。以《珍珠鳥》教學為例。課文通過描寫“我”與珍珠鳥親近和交往的過程,展示了人與動物之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課文插圖與文本語言相互映襯著,如“吊蘭覆蓋鳥籠”、“雛兒”長相,還有“小鳥趴肩熟睡”等。有鑒于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圖文對應的地方;接著讓學生們在圖文互動中,在品詞析句和實際想象中,認真思考“作者為什么生怕驚動小鳥?描寫雛兒繞著筆尖蹦來蹦去等動作,表現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問題;然后以多人學習小組為單元,相互之間“談一談、議一議”;最后,在集體范圍內師生共同梳理、總結和提煉。如果把插圖觀察說成是在用眼睛尋找形象性線索的話,那么課文閱讀則是在用內心來尋找隱匿性線索。圖文結合,其實就相當于這兩種“尋找”方法同時共用,我們就會從“盤活插圖、消化文本”中攫取“1+12”的實質性效益。
二、有效使用插圖,促進想象思維
在指導圖文互動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不但學習興趣很高,而且專注于課文插圖的藝術形象,有時竟然忘情于插圖的藝術境界,沉浸在插圖所帶來的美好想象中。究竟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小學生在課文學習時,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憑借鮮明生動的插圖藝術,能夠初步領悟出相關文字的豐富內涵,從而激發了自己的再造想象力,更加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那么,是否可以讓小學生為課文配圖呢?以《赤壁之戰》教學為例。第一課時后,筆者要求學生在初步感知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認知和繪畫能力為課文配上插圖。這畢竟是一種嘗試嘛,所以原本也就沒有太高的期望。可是,上第二課時前的作業檢查讓筆者大為吃驚,同時也興奮不已。學生們那一幅幅課文配圖雖然顯得有些稚嫩,卻與課文內容之間的結合相當緊密!譬如:“赤壁駐軍圖”“黃蓋獻計圖”“黃蓋詐降圖”“乘風前進圖”“火燒曹營圖”“曹軍大敗圖”等,(這些圖名為筆者所添加或修正)簡直就是課文內容的生動縮寫和簡單再現。其中“駐軍圖”上展現了曹吳兩軍隔江而對、互有戒備的樣子;“詐降圖”中的小船上,外面扎著蘆葦人,船艙里還藏有火硝、硫磺等爆炸物等。不難想象――這是咀嚼課文、形象揣摩、主題意會的結果,更是一種再造想象的結果。
三、有效使用插圖,促進人文情懷
有人如是說道:“語文是一個工具,不過與鋤頭、刨子那些工具不同,語文這個工具本身長著好些東西??語文和思想始終長在一起,這就是‘文道統一’。”這種“特殊工具論”與新課標所強調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指導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有鑒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圖文互動形式,以獨特的美感優勢,更好凸顯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小學語文基礎教材中充滿了各種情趣的插圖,蘊含著兒童的個性氣質與文化修養,給人以特有的審美享受。再從審美創造的角度而言,給課文配插圖,讓學生從中獲得審美愉悅和思想啟迪,在“走入文本、走向作者”中引發思想滲透,獲取情感共鳴,從而逐步喚起他們對美的內在追求。以《游園不值》教學為例。筆者讓學生借助文中插圖,結合對詩文的理解與感悟,充分發揮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繪就了一幅幅各有特色的“紅杏出墻”圖。再如:志南《絕句》中的“杏花雨”和“楊柳風”;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中的“日出江花”和“春來江水”;張繼《楓橋夜泊》中的“江楓漁火”等等,誠可謂“詩中有畫,如在眼前”。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幫助學生實現“圖文互動”的優質資源,以更好地培養他們“發現、感悟、創造”的審美能力。
總之,課文插圖是小學語文教材中僅次于文章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插圖可以更好地凸顯出文章的主體內容,生動形象地作用于學生的大腦中,學生可以從中獲取有利的知識并轉換成自己的知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教材中的文章與圖片進行充分的結合,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熱情,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并鍛煉他們的想象與創新能力。有效使用課文插圖,促進語文課堂教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二
崇惠學校 王麗華
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讀是閱讀教學重要環節之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多讀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是個重要的途徑,學生要掌握運用語言文字這個工具,離開了讀,那將一事無成;只有在學生自己實踐中,逐步理解并掌握基本規律,形成良好的朗讀技能技巧,才能打好讀的基本功,實實在在地提高朗讀水平,陶冶學生的情操,更好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
應從三個方面進行訓練。即根據語文教學三維目標中的首要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三個方面入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首先要正確地讀。在正確讀的基礎上要求流利地讀。再從流利地讀到有感情地讀。
如何訓練學生正確地朗讀呢?即讀準字音呢?應注意這幾點:聲母、韻母、聲調、輕聲、兒化和音變。聲母韻母這塊有的學生分不清聲母韻母,h f不分如飛機,n l不分,如小鳥,前鼻音后后鼻音不分,如en eng不分,in ing不分,相似的eng ong 不分如嗡嗡、通紅;整體認讀音節也分不清。聲調這一塊,部分同學陰平上聲不分,經常把第三聲讀成第二聲,如勉強這兩個字都讀第三聲而不是第二聲;還有不分易讀錯的字音,如氛圍、脂肪、嫉妒、拓展、挫折、卓越等;還有部分多音字也易讀錯,如內蒙、樹枝打折了,載歌載舞、瓦窯堡、十里堡,禪讓等。輕聲這一塊如駱駝、螞蚱、暖和、狀元、葡萄這些詞第二個字輕聲帶過無需讀原音。兒化音這塊,學生會把兒讀出來,這是錯的,如一會兒、快點兒、小孩兒、皮筋兒等讀音應將其兒化。音變這一塊,如一的變調;一去不復返、一五一十,不的變調:不要,不能,為的變調:為了、為所欲為等;啊的音變:天啊(哪),快走啊(哇),你倒是去啊(呀),沒事兒啊,如何訓練學生流利地朗讀呢?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讀通句子,聯句成段,聯段成篇,反復誦讀,直到讀熟為止;此外要讀出節奏感,注意停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都要有停頓。采用同桌互讀、小組間分角色朗讀、全班齊讀等形式進行訓練就能較好地完成這一步了。
一、要教會學生朗讀的技巧
1、語調。語調是用來表達句意和感情的抑揚頓挫的調子,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不同的語調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文章的內容不同,采用的語調也應不同。像《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記敘文,寫的是“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靜靜地觀賞荷花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環境這么靜這么美(從文中的插圖可以看出只有“我”一個人),語言的基調應該是輕輕的靜靜的。
4、語速。語速也應根據文章的思想內容來決定。一般來說,朗讀表示敘述或說明的內容用中速;描寫、回憶、抒情的內容或表示莊重、沉痛、寧靜的句子,要讀的稍慢些;表現急切心情和緊張情緒的句子,或表現興奮激怒的句子,讀時應快速些。
二、要充分發揮教師主導的作用
1、范讀。范讀就是教師為學生朗讀做的示范,特別是當學生朗讀不到位時,教師就要發揮自己高超的范讀水平,以此來引導學生學會讀書,這是最直接的導讀方法,或者下載課文朗讀讓學生聽并模仿試讀。
這樣的范讀,至少有三點功能:一是可以引領學生怎樣去讀書,教會讀書方法,即要通過重音、語速的變化等讀出自己的理解;二是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學生的“聽”,有“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三是可以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
2、引讀。引讀就是教師根據課文的特點,恰當地引導啟發學生讀出蘊含于字里行間的情或意。像《荷花》的第2、3自然段。。。此時的學生就會隨著老師的基調讀得高低有致,輕重有別,自然就把荷花形狀的多、姿態的美以及作者的贊美之情表達出來了。
3、問讀。問讀就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不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而是把課文中能夠回答問題的語句讀出來。在一讀一問中,讓學生讀懂內容,品味情感。
一、角色假想讀
小學生自我表現欲極強,讓他們體悟到自己親身參與表演的樂趣,有利于對文中情感的體驗。如:讓朗讀的同學把自己假想成電臺播音員,在朗讀前,先說一句話:“下面請欣賞課文《xxx》,朗誦人xxx。”促其全身心投入到朗讀中去。又如:在讀寫人紀事的課文時。讓學生把自己假想成當事人之一,在讀寫景狀物的課文時,則讓學生把自己假想成導游,用介紹的口氣讀。
一、手勢導讀
教師范讀后再讓學生體會試讀,這無疑是一種直接指導學生朗讀的好辦法。
教師在學生仿讀是時,揮動手臂,像指揮合唱打拍子一樣引導學生入情朗讀,教師示范讀的基礎上以手勢導讀,使學生不僅耳聞其聲,而且目睹其形,進而入情入境地朗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七律 長征》這首詩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讀。
二、打擂臺讀
如:在讀《將相和》一文中敘述廉頗憤憤不平的一段話,我先用激勵法提問:“誰能站起來,讀出廉頗的不滿情緒?”當學生讀完后,我又說:“他已經站在‘領獎臺’上了,下面誰能比他讀得更好就站起來,把他趕下‘領獎臺’。”接下來讀的同學一個比一個好,也就輪流當王,最后我用齊讀的方式把最后一個同學打下擂臺,并適時進行“團結就是力量”的思想教育,使坐下的同學輸的坦然,因為齊讀中也有他們一份。
三、推薦讀
如:朗讀《我想》這首詩時,我提出:“你們推薦班里讀的最好的同學讀。”被推薦者卿蓉蓉這時成了公認的朗讀明星,她自然要格外投入,帶著稚嫩充滿幻想的語氣讀出了對美的追求和向往,發揮了最佳水平,且不負眾望。當然也可以讓學生毛遂自薦,用激將法問:“誰敢說自己是班里讀的最好的?”或者“誰能站起來,用最高水平的感情來朗讀?”在我的“讀的最好”、“最高水平”的懸賞下,有很多勇夫自薦朗讀,爭先恐后,這種形式較好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四、聯系生活經驗遷移讀。
朗讀前,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情感,感染他們的情緒,根據課文的特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去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對話,如講讀《烏鴉喝水》一課,按烏鴉口渴找水→找到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著水的順序寫的,全文的朗讀語氣也隨烏鴉的心情變化而改變。所以先要著重體會烏鴉的心情,教學時,可以提出如果你渴了,找不到水喝,心里感覺怎樣等類似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烏鴉喝水一課,急切→高興→著急→思考→又高興又輕松的語氣特點,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夠繪聲繪色的朗讀課文了。
五、配樂朗讀
朗讀不光要給學生朗讀技巧和方法,還要培養學生朗讀興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使學生養成自覺良好的朗讀習慣。這時可采用播放視頻配樂朗讀的方式進行指導,入情入境,有聲音也有畫面。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在學生初步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選放了一段朗讀視頻,學生邊聽邊欣賞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桂林山水,感受課文如詩如畫的語言美,便能興趣盎然并聲情并茂地朗讀這篇美文了。
如果老師從學生的閱讀心理出發,把“聽、說、讀、感、悟、思、情”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和心靈體驗過程獨具匠心地整合在一起,使學生的朗讀真正做到由情而發。有感情地朗讀勝于教師的精講細說,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與作者對話,與文本交流。讓孩子們在讀中悟情,讀中審美,在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甜美、多情。我想這些目標將是我們教師孜孜不倦,努力追求的境界!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三
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兒童的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維空間,引導兒童展開合理想象不僅可以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而且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突破教學難點,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定是十分有益的。
《豐碑》是一篇文藝性較強的課文。通篇,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都沒有明說出來,而是蘊含在敘述和描寫的語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節作者先從外貌、神態和衣著三個方面,刻畫了一個凍僵了的紅軍老戰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著單薄破舊”,其神態“十分鎮靜”、“十分安詳”。接著第8-12小節在描寫將軍見了這位凍僵老戰士之后的情感變化過程中,側面介紹了“他就是軍需處長”。最后在第13小節里寫這位軍需處長在風雪中“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如何幫助學生從認識這“好似一尊塑像”的紅軍老戰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的軍需處長,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如何通過描寫人物外貌,表現人物內在品質,通過描寫人物神態、動作、語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人物的形象,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課語言訓練的重點。
在教學《豐碑》一課時,老師利用了教材中的三處思維空間,運用“反芻法”引導同學們展開想象,進行聽、說、讀的綜合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當教學進入到第11小節的時候,教師用一道過渡題:有人小聲地告訴將軍“這位凍僵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以后,將軍的情感發生了怎樣劇烈的變化?自讀課文第12小節。
教者此時話鋒一轉:“大家再輕聲讀第12小節,仔細體會將軍的'這些想法作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我們怎樣讀才能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過程讀出來?”學生邊讀,邊尋找,邊體會。像課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濕潤了”“跟云中山化為一體”……這樣難以理解的詞句,因為有了前面想象的鋪墊,學生也都自己讀懂了。再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了將軍情感變化的過程,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的描寫表達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
這時教者抓住時機,引導兒童“反芻”第7小節:“當你讀到這里,覺得軍需處長除了不怕犧牲外,還有什么高尚品質?”通過討論把學生從“老戰士有不怕犧牲的精神”的初步認識,提高到軍需處長還有“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的高度來理解。“大家再讀第7小節,體會軍需處長舍己為人的品質。”這樣通過“反芻”第7小節,軍需處長的光輝形象更加鮮明了。
學生“反芻”第7小節以后,教者抓住第二個思維空間,再次引導:“軍需處長不是一坐下來就犧牲的呀,他犧牲前,坐在那光禿禿的樹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同時教師在屏幕上顯示了軍需處長在風雪彌漫的天氣里坐在樹下借火吸煙的圖畫。
通過閱讀、體會,又把學生的認識提高了一步:軍需處長不僅有“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而且有“忠于職守、樂觀自信”的精神。這時教師因勢利導:“作者是怎樣歌頌軍需處長這些高貴品質的呢?大家自讀第13小節。”由于有了上面的兩處想象做鋪墊,學生對“晶瑩的豐碑”是什么,都十分清楚,無須教師作任何解釋。
這時教師引導兒童概括:軍需處長的英雄形象,既使戰士們感到難過,又使戰士們受到極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話鋒一轉:“作者是怎樣把戰士們的這種情感變化的過程表達出來的?大家讀第14小節。”學生讀著讀著,知道了:“沉重而堅定的腳步聲”就是戰士們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為力量的情感變化的表現:“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部隊還會屬于誰呢?”就是將軍由“擔心”到充滿必勝信心的情感變化的具體體現;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過描寫將軍“聽到的”和“想到的”來表達將軍、干部、戰士們情感變化的過程的。這樣又把對軍需處長的不怕犧牲、舍己為人、忠于職守的高貴品質的認識提高到了“激勵后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讀第7小節,體會戰士們走過軍需處長前面的感情!”經過三次想象,三次“反芻”,軍需處長那高大而鮮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作者通過描寫人物的姿勢、神態、衣著等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以及那些相關的詞語、句子、句式,在涌動著生命力的真情實感的誦讀中,也一起積累到同學們的記憶里。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四
南關小學牛海茵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幾乎每篇課文后面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充分說明了讀的重要性。而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老師講解、分析為主。因為怕學生的朗讀課文占用時間,把該講的重點內容講不完,所以忽略讓學生去朗讀、自己去理解,而是老師一味地講、去灌輸、去講解,讓學生機械的來聽,來接受。這樣老師講得口干舌燥,而學生聽得枯燥無味。雖然該講的都講了,但效果甚微。9月份有幸又一次聆聽了趙介平院長一行的朗讀培訓后我想:如果讓學生自己多讀幾遍課文,學生不但自己可以把一些內容簡單的地方理解清楚,還可以把整篇文章內容聯系起來,作系統的了解。然后老師把重點內容加以強化,學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更加深了影響,這樣教師教得輕松的,學生學的也容易。
對于小學生來講,朗讀課文既是讀的訓練,又是說的訓練,多讀可以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初讀的要求概括講就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在初讀課文時要求一定要讀正確,讀準確文章當中的生字、新詞的發音,再讀正確的基礎上多讀幾遍,達到熟練流利的程度。這樣就能了解課文中的主要內容。當了解主要內容后,老師在加以指導、點撥,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情色彩加深了理解,這樣讀起來就會有感情,學習起來就會有興趣。
如果忽視朗讀,強化字、詞與課文分析的話,就會使我們的學生永遠禁錮在字、詞、句階段,學生整體的語文能力,組詞、造句能力的提高就會受到影響,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難以提高。從當前的現狀來看,學生讀書的時間少,而多數時間是老師分析、學生聽,這樣講的內容肯定不是很全面,學生在理解上也就不是很完全,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多讀,是很有必要的。
在朗讀時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如范讀、領讀、分角色讀等給學生提供較多讀的機會,訓練其朗讀能力,從而提高讀的質量。
-->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五
預習負責辦理軍隊所需給養的部門,叫軍需處。課文講的是紅軍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的感人事跡。把課文認真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在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地方作上記號。
伍 坨 嘯 劣 酷 襲 僵 倚 禿 塑 豹 覆 瑩 思考·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部分多讀幾遍,說說從這些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摘抄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如果為“豐碑”寫碑文,你想寫些什么?想好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網站聲明:您好,你現所查看的是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豐碑課文》,《豐碑課文》一文來源于網絡,只在為網友提供資料參考之用,本站無意侵犯其它網站或公司版權,同時本站不對《豐碑課文》內容的準確性、時效性或完整性作任何保證,對于因使用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豐碑課文》而導致的任何損害,教客網無須承擔法律責任。同時對于使用本網站鏈接的其他網站或網頁而引起的任何損害,教客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文朗讀篇六
二年級上冊
二年級下冊
《找春天》《筍芽兒》《泉水》《數星星的孩子》《春的消息》
三年級上冊
三年級下冊
四年級上冊
四年級下冊
五年級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