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山善會禪師和定山神英禪師邊走邊談論法義。
定山禪師說: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時時體會世間一切皆虛妄,連佛性也不執著,就能超越生死。
夾山不甘示弱,也表示自己的見地:人在生死流轉中,若能當下看見自己的佛性,就不會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兩人一起上大梅山拜見大梅法常禪師,并陳述各自的見解。夾山問大梅法常禪師:我們兩個人的見解,不知道誰的才對?
一親一疏。意思是一個說得比較對,另一個說得比較差。
夾山問:是哪一個人比較對呢?
大梅法常禪師回答:你們先回去吧,明天再說。
第二天一大早夾山禪師又去追問大梅法常禪師:到底哪一個人的論點比較對?
大梅法常禪師大喝:對的人不會來問,來問的人就是不對。
禪是超越兩邊,不立不廢,直指人心的法門。夾山認為超越生死,必須心中有佛,定山認為解脫生死,連佛的概念都要空除。一有一無的說法,就好比說只剩半杯水和說還有半杯水,只是觀點不同而己。
夾山不明白,非要問個對與錯,于是落入言語、思想的分別,難怪大梅法常禪師要呵斥他不對了。禪一問是非對錯,當下便落入二元對立,因此,學禪者如果還執著于好壞、是非、對錯、大小這種種差別相,就會與禪心相違,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