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公的無奈——懂得分辨于自己是利還是弊
故事精粹
范蠡遷居陶地之后,自稱陶朱公。朱公有三個兒子,他們完全不像自己的父親。
有一年,老二因殺人罪被囚在楚國。朱公的妻子憂心如焚,整日哭哭啼啼,央求朱公搭救兒子。朱公無奈,只得設法托人求情。他吩咐小兒子說:“唉,殺人償命是常理,不過千金之家的兒子不該死在法場……你去求求莊生吧,他是我的好朋友,多帶些黃金,供他通關節之用……”
小兒子準備啟程,老大卻不答應。他與父親爭辯道:“我是長子,二弟有難,父親不遣我去,而遣小弟,這是讓人家說我不肖,我不如自殺……。”“唉,讓小兒子去未必能救出老二,還是叫老大去吧,不然老二死活不知,先死了個老大,不是禍上加禍嗎?”妻子也勸朱公。朱公沒有辦法,只得改遣老大。
朱公寫了一封密信,交給大兒子,說:“老大,這封信是寫給莊生的,你到那里先把黃金交給他,一切聽他的安排,小心謹慎,千萬不能與他爭辯……唉,我不大放心呀!”“父親勿慮,兒會見機行事……”老大收起黃金,自家先留下百兩,然后將剩余的裝入牛車,奔楚國而去。老大找到莊生,將黃金和書信交給他。莊生看罷信,叮囑老大道:“這事交給我了,我會設法辦妥。你立刻離開這里,萬不可久留。你二弟放出后,你不要問是怎么出來的……記住!”
老大走后,莊生將朱公贈金保存起來,拿出自己的積蓄派人送給楚國貴人,以通關節。不久,莊生見到了楚王,說:“吾觀星辰,將有災星降楚……”
“何以免災?”楚王急切地問。
“獨以德為可以除之!”
“好吧,寡人下令大赦天下……”楚王眉頭舒展了。
楚國貴人得知大赦的消息,馬上轉告了老大,老大反問道:“何以知之?”
貴人說:“每次大赦之前,都是先封三錢之府,防備盜竊。昨晚君王已經下令將錢府封上了……”
老大驚喜萬分,心想:“真是蒼天保佑,楚王大赦,二弟必定釋放,何必再花千金之財求助莊生?”他急奔城郊茅舍,找到莊生。“老大,你怎么還在城內?”莊生驚訝地問。“二弟沒事了,楚王大赦天下,他一定會平安歸家……所以不必再麻煩您了,那黃金我打算帶回去……”老大眉飛色舞地說。“唉!”莊生惋惜地說,“黃金分文未動,你拿走吧……”莊生本是廉潔之士,聞名楚國,楚王與楚國大夫對他以師相敬。他本來不打算收下朱公黃金,準備事成之后全部送回。然而老大是個財迷,根本沒想到這一層,連父親的叮囑也忘得一干二凈。
老大復得黃金,暗自歡喜。莊生卻氣得渾身發抖。他馬上面見楚王,稟告道:“臣聽見路上行人皆言富豪陶朱公之子,殺人囚楚,其家多持重金賄賂大王左右,大王豈能為朱公子而大赦?” 楚王勃然大怒:“寡人雖不德,豈可以朱公之子而施惠乎!”于是下令先殺了朱公兒子,再大赦天下。
老大把二弟的棺柩帶回了家。親人和鄉鄰十分哀傷。只有朱公仰天大笑:“我早已斷定你這次去楚國必會害了老二,不是你不救二弟,而是你太愛錢財。這不怪你,你從小跟我一起,知道錢財來之不易、生計艱難……而你三弟生在富家,不吝惜金錢,所以我叫他去……算了,莫要悲傷,這一切全是合乎事理的!”
智慧點撥
范蠡是久經商海的人,他知道酷愛錢財的人往往辦不成什么大事,而那些善于在關鍵時刻揮金似土的人往往能成大事。他深知自己的大兒子惜錢如命,哪里會救出二兒子呢?然而最蠢的還是他的大兒子,在身處有利環境中的時候不知道優勢來源于哪里,反而自己破壞了這些有利條件,結果讓自己處于不利之中。
投資時也要注意這樣的情況,如果你一時賺取了錢財,你要清楚自己為什么會賺錢。不要認為完全是自己的手段高明,而要看是不是沾了別人的光。如果你分辨不出究竟是為何獲得了高額回報,那就不要輕舉妄動。有句話說得好:稀里糊涂賺錢的人,也會稀里糊涂地賠錢。因為,你看不清投資環境中,哪些條件是有利的,哪些條件是不利的。也許你獲得回報只是因為一時運氣好,可是別忘了好運氣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一直都有好運氣。所以如果你一時幸運賺了錢,千萬別認為自己就有了點石成金的本領,幻想以后還有這樣的機會。你應該時刻保持清醒,尤其是在賺錢的時候。分清局勢的利弊,如果局勢對你有利,你應該順應局勢,不要刻意破壞原本有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