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
話說關公遇害后,沒有頭顱的軀殼騎著赤兔馬,揮著青龍偃月刀,到處尋找仇敵,大嚷著:還我頭來。一日駕到玉泉山,受老鄉兼高僧普凈點化: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感化而去,皈依化身為神,于玉泉山顯圣護民,世人感其恩德,于山頂建廟,四時致祭。后人感其忠義,尊其為武圣,四處建廟,香火不絕,祭祀不斷。——引自羅貫中《三國演義》
說到關公,我腦海中就會浮現起我故鄉三洲鎮的圣帝廟,里面供奉著兩位圣人,文圣孔夫子供奉在廟宇里堂,廟宇外堂供奉著武圣關公。那是一座頗有歷史沉淀和滄桑的廟宇,那里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回憶,還有我們的童年。廟堂上的關老爺威風凜凜,左關平,右周倉。青龍偃月刀在周倉手里發著冷艷的光芒。小時候的我們就在那里玩耍,很多時候看著關老爺,會情不自禁的叩拜,嘴巴說著讓他老人家庇佑的話語,嘰嘰喳喳,現在想來都覺得忍俊不禁。
在最外面的一面墻壁上,有周倉洗馬的壁畫,不知是誰把赤兔馬的嘴巴給砸沒了。關于這個沒嘴的赤兔馬還有個傳說呢,老人們都說餓急了的赤兔馬經常在稻子青黃交接的時候,半夜從壁畫上下來到農田里找吃的,把圣帝廟外面農田的稻子都吃了一大片,激起很多人的憤恨,于是就有人偷偷把壁畫上的赤兔馬嘴巴用石頭砸沒有了,據說很奇怪,從此以后赤兔馬再不會下來了,外面的農田從此年年大獲豐收。傳說而已,我是沒有親見。不過兒時的我們深信不疑,特別喜歡聽上了年紀的人說三國,講關公。聽著聽著,我們記在腦海,記在心上,聽著聽著,我們慢慢長大,聽著聽著,我們也有了三國夢,從小就愛看《三國演義》,從四五年級開始看起,一遍兩遍三遍,從不完整到完整,甚至到現在的還在繼續著我的三國夢。
關云長世人尊稱武圣,他原來也是一個凡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九尺男兒。是他的忠義無雙,他的威風八面,他的英雄傳說讓他名揚千古。那么從凡人到武圣,是怎么樣的人生歷程,怎么樣的千錘百煉,才鍛造出人人敬畏,世人稱頌的武圣呢?現在就讓我慢慢說來。
關羽生于東漢末年的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家境應該不是非常好,不過身長九尺,紅面美髯,也是有名的美男子。不過性格火爆,嫉惡如仇,路見不平,失手殺人,后續亡命天涯。有史料說關羽本不姓關,因為殺人后躲避守城官兵盤查,指了指關隘,說自己姓關躲過盤查。
好吧,本不姓關的關羽從此姓關,繼續流浪,繼續奔走。山西人愛走西口,他卻到了劉備和張飛的老家,只為了填飽肚皮,準備投奔幽州太守劉焉所部,揭榜參軍。劉玄德在招賢榜前的一聲長嘆,引出猛張飛一番驚天豪言,更引出劉關張三人后續無限的傳奇,讓后人傳頌感慨。
走投無路的關云長,郁郁不得志的劉皇叔,報國無門的張益德,三個人在相遇的那一刻,后半生的命運就交織在一起了,中國的歷史就此寫下了他們光輝而又悲壯的一頁。桃園三結義不用贅述,三個熱血沸騰的漢子互相抱團取暖,暖男一詞似乎那個時候就開始流行了。于是通過張益德的前期資助,劉皇叔扯起大旗,招兵買馬,關云長結束流亡生涯,協助劉家漢王朝抗擊黃巾軍。黃巾軍什么程遠志之流根本不配青龍偃月刀,不過他是有記載的刀下亡魂第一人。好吧,不經打的黃巾軍,死在關云長刀下的亡魂連關老爺日后都不敢啟齒,太沒有戰斗力的農民首領。
來吧,來吧,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不殺無名鼠輩。于是兇猛的華雄成了關云長的試刀石,揚名立萬的第一戰就如此漂亮。當各懷鬼胎的盟軍聚集在一起,為了討伐董卓亂臣逆賊,臨時拼湊在一起。不管他們效果任何,結局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不過對于關云長,甚至對于劉皇叔都是翻身的一戰,是揚名立萬的一戰。身長九尺的華雄,剛斬了名將俞涉、上將潘鳳,一時風頭正盛,無人匹敵。剛好袁紹帳下的顏良文丑不在,送了關云長一個大禮,也正好曹孟德帳下夏侯惇夏侯淵還有曹仁曹洪兄弟們來不及說話,就被關云長搶去風頭,一個馬弓手就此橫刀立馬,地動山搖,橫空出世,華雄正成了馬弓手的發泄筒,死在他的刀下,僅僅幾個回合,凱旋回到關上,酒尚有余溫,諸侯側目,天下側目。
幾個回合就被干掉的華雄可能到死都不服,不過相對后面更猛的顏良文丑,華雄你應該知足了。他們甚至連照面都還沒來得及打,就被關公掄下的青龍偃月刀砍死。一個回合都不給,尼瑪的劉皇叔,尼瑪的大耳賊,要不是你說你弟弟會看在你的面子上投誠,要不是太相信你的鬼話,至于嗎?至于連一個回合都沒拼到嗎?至于嗎!大耳賊,我們兄弟做鬼都不會放過你!當然這是后話。
三國第一殺神呂布出場,死在他方天畫戟下的名將數不勝數。在遇到劉關張之前,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基本就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獨孤求敗。遇到劉關張,他的劫數和噩夢開始了。虎牢關下,呂布正殺得性起。陣前惱起燕人張益德,直呼三姓家奴,把呂布激得青筋直凸,五十回合不分勝負,于是我們的關二爺不管三七二十一,加入廝殺戰團,連戰幾十回合不分勝負,這時我們的劉大也不甘寂寞,掄起雙股劍,直奔赤兔馬屁股。記得這是第一次兄弟三人聯手,也是最后一次一起不要臉的群毆廝殺,這也不能怪劉大、關二爺不識禮數,而是呂布太過生猛,再下去傷的可是剛結拜的兄弟們,剛發過的誓言還響徹于耳,同年同月同日死,想想都一陣雞皮疙瘩。三英戰呂布是整個三國最猛的廝殺,除了呂布,沒有任何人享受到如此高規格的待遇,也只有呂布才配!所以這是他們兄弟們的榮光,不存在不光彩,不存在丟顏面一說。
前有華雄,后有呂布,關云長的名聲算是名揚海內外了。這還不算,還有來湊數的顏良、文丑,兩個回合都沒有照面到,硬是一個回合甚至叫半個回合就被關二爺給做掉了。論起顏良文丑,隨便拎起一個,都是響當當的英雄人物。給他們機會,給他們公平的戰斗,說實話,關二哥要解決他們,可比解決華雄難多了。袁紹手下能人戰將無數,數一數二的哥倆,功夫可不是蓋的。后續的張郃,給張飛趙子龍他們制造了不少麻煩。而張郃在他們面前,還是屬于小弟級別的。所以殺顏良斬文丑基本不算關二爺的實力。他們基本是被劉大害死的(劉大還沒當蜀國皇帝之前只能叫劉大,等他當了皇帝,他才是劉大大。)。但這也被關二爺記載在自己的功德簿上,也夠讓吳國魏國的將士們心驚膽顫,把關二爺當作天人天將。
關云長的實力擺在那里,不管你承不承認,基本沒有幾個想和他叫板的。敢叫板的基本都活膩了,不是死了就是殘了,當然也有例外,像黃忠,那是英雄惺惺相惜,兩人鏖戰長沙,殺得性起,殺得刺激,關云長殺得不忍心再殺下去,后面黃忠也報恩放過關云長,也給自己一個康莊大道,從此跟隨了劉皇叔,從此為蜀國馳騁沙場,劉大大上位后獲封“五虎上將”,和關云長,張飛,趙子龍,馬超齊名,后續定軍山一戰更是寶刀未老,一刀把曹操愛將夏侯淵斬成兩段,威震天下,關羽也算給大哥留下寶貴的財富,當然這是后話。
能獲得關二哥青睞和推崇的英雄不多,像張飛就是這么一位。在二哥的心里,三弟雖然魯莽粗俗,但他的實力不是蓋的,他的矛可是無堅不摧的,他的猛天下無雙,天下幾乎沒有幾個是三弟的對手,當然呂布是一個,然后還有誰呢,基本沒有。就連關二哥自己都承讓,誰讓他是咱弟弟。即使深陷曹營,關二哥也不忘給三弟抹金,曹操問關羽張飛實力時,高傲的關二爺給足了三弟面子,說關某在張飛面前也是甘拜下風,更是讓曹操當場記載內衣襟里,說以后見到張飛要小心避讓,不能強取,不要胡來,更讓曹操帳下將士心驚肉跳,才有了長坂坡威風八面的趙子龍,更有喝斷當陽橋的張翼德,以及后面曹操每次面對張飛都小心翼翼,生怕他天神下凡,頭顱不保。當然張飛的實力也不是吹的,他的猛不是蓋的,他的猛更顯得無厘頭,有時更是感覺猛得無理取鬧,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猛,就連許褚獲封虎癡都是因為張飛的猛。所以關云長直接幫助了張飛,讓曹孟德對他既怕又恨,看不清楚他的實力,也間接幫助關二爺自己,有這么生猛的小弟,做二哥的實力不是更是超級恐怖?事實也的確如此。
獲悉劉備在袁紹軍營的消息后,自認為用顏良文丑的人頭回報了曹操的關羽踏上了投奔大哥的道路。掛印封金顯示了曹操權勢誘惑關羽的失敗,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更是彰顯了關二爺離去的決心和投奔大哥的信念。正是漫漫的千里單騎路和六個魏將的人頭,讓后人對關羽更加的推崇和敬佩,因為關二爺對大哥的忠誠是那么的堅定,誰都無法阻擋他的腳步,擋他路者只有一個結果——死。被感動的曹孟德只好順水人情,放任關羽走,也為自己留了條后路。后面的赤壁之戰慘敗后,華容道上關羽感恩曹丞相昔日知遇之恩,即使立了軍令狀,也放過曹操一馬,這就是知恩圖報,這就是忠肝義膽。
回歸劉備麾下的關羽開始了他輝煌的人生征途,華容道,放曹操。收黃忠,奪長沙,單刀赴會,震懾東吳。大戰曹仁,圍困樊城。刮骨療傷,華佗拜服。水淹七軍,斬龐德,降于禁,威震華夏。這時候的關羽威風八面,所向披靡,連曹操都想遷都避其鋒芒。不過也正是這個時候埋下他悲劇的伏筆。他的人生基本就此走向滑鐵盧,走向命運終結站。他的他無視諸葛軍師的教誨——東聯孫吳,北拒曹操。他看不上孫權,可是孫權很看重他,一次次的拉攏,一次次的利誘。最后由愛生恨,直接和曹操聯手,干掉了關羽。這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關羽的恪守信義,始終不渝。即使最后孫權仍費盡心思,費盡口舌,想招降關羽,還是被他堅決的回絕,慷慨就義,誓死不渝。
桃園三結義的誓言,言猶在耳。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正是對誓言的恪守,對信念的忠誠,鑄就了有血有肉的關羽神一樣的榮耀和完美,他是忠義的代名詞,后人有無數的詩歌贊美他,其中有一首:
漢末才無敵,云長獨出群,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云,
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
正因為關羽的忠義無雙,歷代帝皇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化身,關羽的地位被抬得越來越高,“由侯而王”,“旋而進帝”,最后被尊為“武圣人”。陳隋間,佛都徒假托關羽顯靈,在當陽首建關廟。唐建中三年(782年),關羽被列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放進武廟,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后,關羽便被帶上“武圣”的桂冠。默默無聞了800年的關羽,被宋徽宗連升三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神宗封之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
民間更是對關二爺無限推崇,四季香火不斷,初一十五祭祀供奉。就連黑幫都把他當成祖師爺,生意人把他當成財神爺,關二爺庇佑八方,神通廣大,這就是信念的力量,這就是忠誠的力量,這就是恪守誠信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