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
管仲和鮑叔牙年輕的時候就非常投緣。兩人曾合伙做買賣,管仲家里窮,拿不出多少錢來,鮑叔牙也不在乎;如果買賣賺了錢,管仲要多分一些,鮑叔牙也心甘情愿。因為他知道管仲不是貪財,而是窮得急等錢用。他倆還一起當過士卒,打起仗來,沖鋒時,管仲在后,鮑叔牙在前;敗退時,管仲在前,鮑叔牙在后。別人都說管仲是膽小鬼,但鮑叔牙卻替他辯護說:管仲在家中是個獨生子,家里還有一個老母親,需要他奉養(yǎng),他可不是膽小,他是個做大事的材料。管仲曾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后來,管仲因為錯保公子糾而得罪于齊桓公,鮑叔牙在齊桓公面前力保管仲,并推薦管仲當了齊國宰相。到了管仲病重,臨死時,齊桓公到病榻前詢問誰可繼任為宰相,管仲并沒有推薦鮑叔牙,而且說:“鮑叔牙為人賢良,但過于疾惡如仇,不是當宰相的材料。”后來一些小人把這話傳給鮑叔牙,本來是要挑撥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關系,沒想到鮑叔牙卻說:“管仲說得對,如果讓我當宰相,我首先把你們這些小人殺干凈。”
理解是構建友誼橋梁的鋼筋水泥,理解是溫暖世界的陽光,理解是管鮑留給后世的千古絕唱。理解是有樂同享、有難同當。生活中的我們常常因為得不到師長、朋友的理解而惆悵,于是牢騷滿腹、怨氣沖天。假如你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的話,你就會知道理解真的很重要,學會理解他人更重要。多一分包容,多一分愛心,多一分真誠,理解他人很容易。(周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