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夫對當今的年輕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他們只能從書本上,電視上,三峽廣場的雕塑上知道。纖夫也叫拉船子,用長長的纖索將船拉向上游的人。纖夫主要就是船工,也有一些陸上居民,在有纖要拉時來到岸邊,來掙這一段的苦力錢。
纖夫的穿著是很奇怪的:孔乙已式的長衫,但不穿褲子。這是因為既要御寒,又要隨時下水——現在想來,沒有任何打扮比這更前衛。
因此纖夫們的生活成了俚俗民間文學的發源地。這固然出于長期船上男性世界的壓抑,也與一個人明白自己沒穿褲子有關:人在那種情況下,內心世界要保持嚴肅是很困難的。
這是我在嘉陵江邊百看不厭的一幕:一群洗衣婦在江邊的大石上搗衣,纖夫們蹣跚地過來了,他們的目光在她們撅起的屁股和露出的腰段上掃蕩,沉重的喘息變得輕快,含混的嘟噥變成清晰的歌唱:“重慶城,十八梯,有個大嫂笑嘻嘻,別個問她笑啥子……(后面的太黃,恕不照搬),也有時候,大嫂中有個把不怕事有興的,突然轉過身來,將一盆冰涼的江水沖那地方潑過去。大江南北滿是笑聲,少男少女得到啟蒙。
那唱的,就是舉世聞名的川江號子。那船低級的念頭可以引出這般輝煌的藝術,是纖夫們沒有想到的。
我小時候,曾被橫掃而來的纖索掃倒在地,纖夫們只扭頭看了看我,走他們的路。當時我感到他們非常兇惡,大了以后我才明白,纖夫是不敢停下腳步的。因為他們念著一個咒語,叫“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纖夫們有自己的活法。他們同自然的搏擊是殘酷的。要么拉船過灘,要么船毀人亡。沒有任何人群比他們更富團隊精神。我曾在山的半壁上目睹一個年輕的纖夫對一個年老的破口大罵,怪其用力不當:“我X你媽!想全死吧?”老的沒吭聲,奮力照辦。后來知道,這是父子倆。這種事在纖夫中不值一提。在那種時刻,所有的關系與倫理全部失去意義。但是一俟險情過去,全體的放松與親昵也是無法形容的。吃飯時大家圍坐船頭,我給你遞酒,你給我夾菜……這里面固然有本來的熟悉與友情,但恐怕深處是又過了一關的慶幸。沒有比劫后余生又一起吃飯更讓人動情的了。
現在,逆水行舟有的是機器,不需要纖夫了,有了洗衣機以后,女人們也不去江邊了。沒有了在和山水以死相拼之后,又看到了女人后的激情,川江號子消失了。
不管怎么說,嘉陵江上我看見的纖夫永遠留在我心中,讓這首纖夫歌世世代代唱下去吧。彎腰弓起背脊,纖繩勒進肩里,闖過多少險灘惡浪,生死關前揮汗如雨;聽慣江上怒濤,歷盡嘉陵風雨;褐紅臉龐古銅身軀,川江號子催人奮起。
上一篇:做自己喜歡的事是走向成功的捷徑
下一篇:我從來不相信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