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父親雖然是個普通農民,但是,比較開明,用村里人的話說,我父親是“想得開”。
按照農村的計劃生育政策,頭胎孩子是女孩的,幾年后,還可以生第二胎。但是,父親放棄了生二胎的指標,父親說:“生男生女都一樣,關鍵是不能讓他(她)一輩子像我這樣沒本事。”
父親就給我起名“勝男”,意思是以后要比男孩子有出息。
當我考上市重點中學的時候,父親高興得不得了,那段時間,他走路都哼著小曲,村里很多人非常不理解,都對我父親說:“你怎么這么糊涂啊,讀初中、高中、上大學,那是要花很多錢的,現在的大學生都是錢壘起來的。女兒早晚要嫁人,你這樣累死累活地供她有什么用?不如讓她出去打工,給自己攢些嫁妝,以后你少些拖累……”父親聽了只是低頭嘿嘿一笑,什么都不說。
母親是個沒主見的人,村里人的那些話聽得多了,她就勸我父親:“干脆別讓勝男讀書了,現在上學多費錢啊!讓她出去打幾年工,趕明個找個好婆家不就行了?”父親一聽就火了:“盡說混話,女兒沒本事,怎么可以找個好婆家?你挑人家,人家還挑咱閨女有多大本事呢!我現在是其他的啥也不想,就盼著女兒以后能過上好日子,再苦再難也得供她念書!我就不信,我這個沒本事的爹,拼著命苦供,還能供不出個有本事的閨女!”
為了給我掙錢讀書,在我開學前,父親拉著板車上了路,車上有著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以及幾件炊具。就這樣,父愛來到了城市……
二
父親進了城后,在郊區租了間民房,板車可以放進院子里,父親很是滿意。
在山東北部的這座城市里,因為蜂窩煤比煤氣便宜,再加上燒過飯后可以把水壺坐在爐子上,用熱水很是方便,所以,十多年前,在這個經濟不發達的小城里,很多居民依然用著蜂窩煤。父親找了個蜂窩煤廠拉蜂窩煤,廠子在郊區,買蜂窩煤的一般都是市區的,于是,買主騎著自行車慢慢在前面領路,父親拉著滿滿一板車蜂窩煤跟在后面。
父親的車把上總是掛著一個舊竹籃,夏天的時候,籃子里放著個大號的可樂瓶子,里面裝著涼白開,渴了的時候,就抓過來“咕嘟咕嘟”地猛喝一氣,然后繼續拉著沉重的車子。冬天的時候,父親把棉衣脫掉,塞進籃子里,上身僅僅穿著件秋衣彎著腰拉車,秋衣很舊,肩上已經磨破了。
小城不大,有時在中午,我上街買輔導書的時候,能遇見父親,第一次見的時候,我慌忙過去幫助父親推車子,父親感覺車子一下子輕很多,回轉頭,見是我在推,立即把車子停穩,惱火地說:“趕快忙你的正事去!我讓你來上學的,可不是讓你來幫我推車子的!”邊說邊慌張地東張西望,我知道,父親是擔心同學知道我有個拉蜂窩煤的父親,擔心女兒受歧視。
父親喜歡送樓層比較高的人家,那樣,每上一層樓每塊蜂窩煤就可以多掙一分錢。我們這小城的住宅樓一般最高的是七層,沒有電梯。父親每次見了我總是眉飛色舞地向我說自己近日給幾個七樓的、六樓的送煤了。父親的高興很是讓我心酸!
父親說,每次他走到市一中的時候,就特別自豪,因為他有個爭氣的女兒在這里讀書。
我每個星期六的早晨都要去父親那里領取一個星期的生活費,父親總是特意等著我。那一把把錢,有的還沾著煤灰。房東大娘是個愛說話的人,我一去,她就與我聊個不停:“你爸最會省了,總是做面條。頓頓是面條,也不怕吃膩了。你爸那是為了省錢和省時間啊!”父親與房東大娘一家共用一個廚房,所以,父親的伙食自然瞞不過房東大娘的眼睛。
上高三的時候,要交補課費、資料費,試卷費,父親知道后,就又兼了一份職,每天晚上給一個服裝店守夜。父親每天把板車送回家,然后就騎著自行車去店里守夜,每個月多收入500元錢。
三
那年高考,我考上了上海外國語學院。父親也來到了上海,交了學費后,他用手中的錢承包了一個報刊亭,父親很是滿足這個小書報亭,每天起早貪黑地經營。用電飯鍋做飯,每天不敢多喝水,因為去衛生間沒人幫著看守,比較麻煩。
父親每個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他很高興。因為他又可以與女兒在同一個城市,大一的第二學期,我開始做家教了。
父親原來是不同意的,我就騙他說,是與人家簽好合同的。如果違約,人家會告我的。父親有些緊張:“那咱就去,不過,我得陪你去啊”
父親常看報紙,看到報紙上有不法分子借著請家教之名,把女大學生騙到自己家里,然后耍流氓,父親非常擔心我上當。于是,我晚上去做家教的時候,他就早早關上了門,然后陪我一起去,在樓下等著我。隔一段時間,他就用小靈通撥打我的手機,等于告訴雇主樓下有人等著我,間接地警告對方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
每次我下來,父親總是長長地出口氣,那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父親特別忙,因為給我當“保鏢”,店早早關門,非常影響生意,于是,就讓我母親也來了,幫著看店。母親來了后,白天父親的時間機動了點,就找了個送報紙的差事,每天大清早給人家送報紙。忙到中午,每個月可以多收入500元。
我大學畢業后,進了一家外企上班,工資有六千多,我要租個好點的房子給父親,父親一聽就急得跳腳:“你別瞎整,這上海的房子這么貴!一居室的房子每個月得一千多,這一年就得一萬多!你有單位宿舍住,不要那么浪費!還是省點錢以后買房子吧。”
父親要給我攢錢買房子,母親說:“以后找個有房子的不就行了?”父親很生氣:“不能讓人家說咱高攀人家,就是買房子,咱家也得多拿些,這樣,咱閨女住得心里才踏實!千萬不能讓人家看低了咱,拿話傷咱閨女!”
我買了房子后,要把父親接過來住,父親拒絕了。父親說:“陳碩(我老公)是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對于我和你媽的一些生活習慣可能不適應,看不慣也不好意思說,就憋在心里,時間長了,他會把怨氣轉到你頭上的,這樣,不是破壞了你們的好日子?”母親連忙說:“你爸說了,等你以后有孩子了,他讓我去幫你看孩子,他還在這做生意,怎么著,一個月也可以省個七八百,爭取早點把買房子欠的錢還完!”父親接著說:“也不光是還錢的事情!人不能閑,一閑下來就容易生病,生病花錢就是拖累了你!雖然我與你媽現在可以掙點錢,我們可以自己看病,但是,我與你媽掙的錢,不還是你的?花來花去的,那還是花你的錢!”父親居然把花他自己的錢當成了花女兒的錢。父親的這種邏輯讓我直想流淚!
父親是個普通的農民,除了會種地外,沒有任何特長,但是,為了能讓女兒生活得幸福,勇敢的父親來到大城市,隨身攜帶的,除了一床被褥和幾件換洗的衣服外,還有就是那沉甸甸的父愛!
而這一切就是為了能讓女兒在城市里昂首挺胸地生活……
下一篇:波波熊的棗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