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是明朝內閣大臣,為明朝文學家和詩人,出生于公元1545年,去世于公元1607年。
隆慶二年,于慎行高中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的職位。萬歷年間,因為參與編修的《穆宗實錄》成書,因功進翰林院修撰,后升日將官,禮部右侍郎、左侍郎,轉改吏部,掌詹事府。
萬歷十七年,于慎行升任禮部尚書,三十三年出任七位閣臣,位于首位,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
萬歷三十五年去世,享年六十二歲,贈太子太保,謚文定。
于慎行在正史上是一個清平剛正的形象,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好官,在大家的印象之中,似乎應該是一臉嚴肅的人物形象。但實際上,于慎行沒大家想的那么刻板,他這個人也有十分有趣的一面。
于慎行十歲的時候,在東流書院讀書,當年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兗州參加省學政主持的科考。在前往科考的路上,于慎行看見桃花開的正好,就順手折了一枝最美的。一路把玩到考場也舍不得丟棄,于是就將桃花藏在袖子中,帶入了考場。當天考試,題目正為桃花賦,于慎行揮筆而就,第一個交上考卷。
上交試卷的時候,學政俯身去接,正好看見于慎行袖子里藏著的桃花。于是順口就說:小學生,袖桃花,暗藏春色。于慎行雖然年幼,卻十分的機靈,當場回道:老大人,坐高堂,明察秋毫。
學政一聽,驚訝于于慎行小小年紀竟有如此臨場應變的能力和出眾的才華,于是在看了文章之后,當場批了個中。就這樣,于慎行十歲就得以破格赴省參加選拔庠生的院試。
于慎行晚年的時候,因為立太子一事而得罪皇帝,后來又牽扯進山東科舉試題泄露一事,于是辭官歸隱。離京的時候,于慎行還是有些郁悶的。但是等到回到家鄉,看到家鄉的風水盛景之后,整個人一下子就放松了。此后于慎行在家鄉,著書立說,耕讀田園,游山玩水,過著十分愜意的生活。
于慎行在自己的詩中寫道:向來多遠夢,從此閉重關。不似終南路,依棲慕世間。正是他當時最本質的體現。后來他另筑居所,并愜意地寫道:歸來四壁故依然,卜筑桃源別有天。種樹新移彭澤柳,買山舊賜水衡錢。絲毫不為官途的不順而傷感,反而生出一副灑脫的情懷。
于慎行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詩人,留下不少作品。但是大家在認識到于慎行這個人的時候,往往出于他朝中大臣的身份,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在詩歌方面的成就。認識人要全面了解,因此本文在這里為大家列舉幾首于慎行的代表作品,供大家賞析。
《感懷》
東出長安門,倚馬息道周。
上有百年木,下有萬古流。
華軒馳廣陌,冠蓋如云浮。
去者日以遠,來者日以遒。
朱顏入朝市,皓首將安求。
應侯朝上書,蔡澤暮西游。
榮枯在瑀仰,譬海浮冰漚。
所以赤松徒,屣脫萬戶侯。
《題畫》
黯淡秋湖色,涵虛望渺然。
斷橋橫落日,遠水出寒煙。
雁向平沙落,鷗依折葦眠。
吾家住湖上,閑殺采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