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國君燕昭王在位,眾所周知燕國在戰國七雄中勢力始終處于中下,燕昭王具有宏圖大業的理想抱負,所以想要把燕國變得更強。
最西邊的野蠻之國秦國之所以能變強,是因為衛國的商鞅到他們國家實行了變法,而商鞅這個衛國公子之所以會為秦國效力,則是因為秦孝公在各諸侯國廣納賢士,不介意你來自哪個國家,只看重你的能力。
燕昭王也像秦孝公那樣這樣做了,可是號召發出以后石沉大海,一點起色也沒有,來投奔他的人少得可憐。燕昭王求助于當時的名士郭隗,他要怎樣做才能招攬到有才能的人。郭隗就給他講了一個千金買馬的故事。
郭隗說,從前有一位國君喜歡千里馬,為得到一匹千里馬,他甚至不惜花費千金。即使那位國君肯花那么多的錢,但是卻沒有千里馬可買,所以三年時間過去了,國君依然沒有得到夢寐以求的千里馬。國君為此煩惱不已,有一位不出名的臣子就自告奮勇要去替國君尋遍天下,最后定讓國君如愿以償。
國君答應了那個人,于是那個人帶著行李就出門游訪去了,三個月后,此人終于打聽到有一戶人家有一匹千里馬,但是等他趕到的時候,那匹馬已經死了。最后,此人竟然用了五百金買了千里馬的骨頭帶回來交給國君。國君本以為會等到好消息,誰知千里馬沒有得到,最后這一對骨頭是什么鬼?正當他準備發怒的時候,那個臣子卻說自己這樣做能讓國君在一年時間內得到活著的千里馬,而且不止一匹。后來果然如那臣子所言,不斷有人向國君獻上千里馬。
郭隗講完了這個故事以后對燕昭王說,如果大王像故事中的國君那樣,讓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想得到千里馬,就算花了五百金買千里馬的骨頭也愿意,賢士們就會主動來找您的。
同時,郭隗向燕昭王自薦,大王可以先從我開始。天下賢能之人何其多,比我厲害的更是多了去了,等他們看到我都能受到大王您的厚待,那么他們就會主動來投奔你了。燕昭王覺得郭隗的話很有道理,就按照郭隗的建議,不但把郭隗拜為老師,給予豐厚的賞賜,甚至還專門為郭隗修筑了黃金臺。
各國有才干的人聽說了燕昭王優待賢能之人的事跡以后,不遠萬里前來投奔燕昭王,他們當中不僅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還有趙國的游說家劇辛等等。燕國人才濟濟,又有燕昭王這樣善于用人的君主,很快就富強起來,最后終于躋身于戰國七雄中的一雄之位。
之前,燕國受到齊國的攻打,失去了很多國土,很多燕國子民也受到齊人的侮辱,就連燕國的太子也被齊人逼死,強大起來以后,燕昭王就發兵攻打齊國,最后奪回了被齊國侵占的領土,狠狠地揚眉吐氣了!
詩仙李白在自己的《行路難三首之二》中這樣感嘆到: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無嫌猜。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燕昭王招攬來了賢士,他的態度沒有反復變化,而是堅持尊敬他們,厚待他們,而且相信著他們。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一次燕昭王聽說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太子竟然在他面前愿望大將軍樂毅,二話不說,抄起旁邊的板子就是一板子,當著下人的面狠狠打了太子一頓,讓太子記住了,樂毅是忠臣,豈能如此對待人家,這不是讓將軍寒心嗎?
上一篇:我們村的大耳朵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