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當作垃圾,他卻當作寶,沒想到在他的努力下廢料果真變成黃金,讓他擁有了來自日本、德國、加拿大等數十個國家的客商,年銷售額3億多元。這個牛人是誰?
日本人的神秘一笑
唐道遠1974年出生于安徽省廣德縣東亭鄉高峰村,這里位于風光秀麗的皖南山區,到處層巒疊障,溝壑幽深,青竹遍布。
唐道遠的父親如愿以償。
2006年,負責管理竹扇廠的唐道遠發現一個問題:制作竹扇要經過60多道工序,由此產生的廢屑非常多。過去,這些竹屑因為沒什么用處,所以被當做垃圾堆放在一旁,不知不覺就堆成了小山。后來,由于“小山”太占地方,人們就開始用焚燒的辦法處理竹屑,搞得濃煙滾滾,不僅污染空氣,有好幾次還差點釀成火災事故。
唐道遠了解到,廣德的竹制工藝品出口加工企業有600多家,很多老板都對如何妥善處理廢棄的竹屑頭疼不已。一根完整的竹子,從砍伐到最后做成產品,大概只有60%被有效利用,剩下的40%就成了毫無用處的垃圾。600多家企業,生產工藝和流程幾乎相同,制作一件成品,都要經過造型、打磨等多道工序,都會產生大量竹屑,燒掉十分可惜。那么,能不能把這些廢棄物利用起來,也制作成什么東西賣呢?
電腦是唐道遠的貼身伙伴,上網是他每日的“必修功課”。唐道遠通過網絡發現,日本人是研究“廢物利用”的高手。由于國土面積比較小,各種資源相對匱乏,日本人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非常重視對現有資源的保護。比如,雖然本土的竹林面積并不小,但因為不能隨意砍伐竹子,所以竹制品都從國外購買。在日本,進口竹床、竹籃、竹扇、竹筷等日常生活用品很正常,有趣的是,就連竹子的廢料也要進口!看到這個消息,唐道遠頗覺新鮮。他敏感地意識到,精明的日本人寧肯漂洋過海地從越南等國購買竹屑,說明這些一般人眼里的廢棄物肯定能派上用場。那么,竹屑到底能不能重新利用、能不能創造出不菲的經濟價值?唐道遠決心解開這個謎。
天賜良機。不久,一個叫做林芳之的日本客商找到唐道遠,委托他幫助收購一些竹屑。當唐道遠好奇地詢問對方收購竹屑作何用時,對方竟然笑而不答,這讓唐道遠更加相信竹屑蘊藏大用途:明明是沒人要的東西,日本客商卻當寶貝買回去,而且給出的價格也不低,這里面一定有玄機!
林芳之走了,但那個神秘的笑容讓唐道遠總也忘不掉。
一夜之間“魔怔”了
唐道遠開始“網詢”秘訣。上海同濟大學一個教授對他點撥道:據說有的西方公司能把竹屑加工成環保新材料,這種產品在歐美市場很搶手,利潤豐厚。唐道遠茅塞頓開,驚喜異常:廣德每年產生竹屑100多萬噸,而且,鄰縣和浙江、江西等地的竹子也太多太多,竹屑同樣不少,如果能利用它們開發出新產品,那是怎樣的商機啊!
傳統竹制品行業競爭激烈,難有大的發展空間。對于這一點,唐道遠從接手管理父親的竹扇廠時就有了體會。他認為,要想拓展事業,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就得開闊視野,破除成規,轉行做環保新材料,開辟一條利用廢物賺大錢的新路。
唐道遠決定到日本考察,看看對方到底用竹屑做出什么東西、采用了何種技術。
讓竹屑變黃金?做了一輩子竹扇的父親覺得兒子“簡直是異想天開”。老人十分清楚一根竹子所能利用的經濟價值,對兒子去日本“取經”,他認為是“荒唐”,是“瞎折騰”!但唐道遠最終還是執拗地走了。
一個多月后,唐道遠從日本歸來,一句話把父親驚得幾乎暈倒。他對父親說:“我不想繼承竹扇廠了!”
不但父親的臉色陰沉難看,幾個妹妹和妹夫也都難以理解他。
接著,唐道遠的行為變得十分怪異,成天不著家,到處尋找竹子廢料,口口聲聲要做什么“塑木”。人們聽不懂,紛紛議論他“魔怔”了。
在當地人眼中,盡管竹制品市場競爭激烈,但當時唐家的竹扇廠還是比較平穩的。因此,大家都認為唐道遠沒有必要“棄舊圖新”,去冒什么風險。而且,“塑木”究竟是個啥時尚玩意兒,誰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唐道遠把“塑木”做起來,有誰能認,又有誰敢用呢?
盡管不被理解,盡管沒人看好,可唐道遠的決心已經無法改變,他說自己“決定了的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
別人擔心環保新材料沒有市場,唐道遠卻認為“市場巨大,如果能把它做起來的話,利潤會遠遠超過傳統的竹扇產品”。父親拗不過倔強的兒子,只好答應借廠房給他,同時提出虧損底線是100萬元。
從此,只要發現竹制品加工廠扔棄的下腳料,唐道遠就會想盡辦法買回去。“慢點裝,慢點裝,不要把袋子撐破了!”一輩子靠竹子吃飯的山里人,只見過往外扔竹屑的,哪見過花錢買竹屑的呀?看到唐道遠拿著麻袋就跟拾寶貝似的,人們直呼稀奇。而唐道遠呢,也和那個日本客商林芳之一樣,收購竹屑時神神秘秘,從來不多說什么,搞得大家一頭霧水,莫名其妙,除了納悶兒就是議論和猜測:“聽說他(唐道遠)買(竹屑)回去,是做什么板子之類的東西。”“廢料嘛,既然他要買,那肯定是有用唄!”“一定是搞什么高科技產品……”
短短個把月,唐道遠幾乎把全廣德的竹屑都收購完了,價格也由最初的每噸100元一路上漲到每噸300多元。
即使這樣,唐道遠還不罷手,又跑到浙江的安吉等地,甚至把江西那邊的竹屑也一卡車一卡車地拉回來了,“扔”出去的資金有好幾百萬。全家人都嚇壞了,連最好的朋友也懷疑他是不是患了精神病,小心謹慎地問他:“你這個公司怎么成了專門收破爛的?”唐道遠樂呵呵地回答:“竹屑,寶貝啊,我搞出來的東西絕對會是俏貨!”
原來,他去日本考察后才明白,人家進口竹子廢料是用于做“塑木”,家里鋪地板,一些工程和公共設施建設,都需要這種產品。“塑木”的原料除了竹屑,還有廢舊塑料。至于如何把兩樣東西合理配比制成“塑木”,這屬于“商業機密”,人家死活不肯透露。如果購買實用專利的話,那肯定是要掏一筆巨款的。
上一篇:坐回屬于你的辦公室
下一篇:快遞員的職場也有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