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宦官不少,比如劉瑾、魏忠賢等。此二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奸宦,但歷史上另有一位宦官,比二人還奸詐惡劣,卻不知為何不如前二人來的廣為人知。此人就是唐朝宦官仇士良。
說起仇士良,就如何也不能忽視大肆誅殺忠臣,堪比朱元璋大獄的甘露事變。仇士良就是通過此事,青云直上的。
甘露事變,在一開始的時候,原本是唐文宗為了鏟除宦官集團,和大臣們制定的計劃,但是最后反倒成全了仇士良等宦官。
唐文宗因為信任李訓,于是就與他商議鏟除專權獨斷的宦官集團。李訓和舒元輿合作事先制定甘露計劃。
太和九年唐文宗前往上朝,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上奏:左金吾衛中庭后面的石榴樹上,夜里降下甘露。大意就是這應該是國家祥瑞的征兆,請皇帝去看看。
唐文宗假意讓李訓前往查看,李訓到了那兒實為布置暗殺仇士良等宦官的金吾衛。李訓回來之后,就表示自己并不能肯定,希望皇帝能再拍仇士良等宦官前往查看。
唐文宗于是下令,仇士良等宦官跟隨韓約前去做金吾衛中庭查看。走到路上,也許是因為緊張,韓約竟然汗流不止,仇士良因此心生懷疑。正好當時一陣風吹來,將遮掩金吾衛的帳幔吹起。
仇士良一眼就看見里面藏著的士兵,當即大退喊道:不好,退回!宦官們紛紛退回含元殿,其中幾位宦官還順勢抬了頂轎子。回到大殿,就將唐文宗塞入轎內,抬起轎子就走,入了宣政殿,關了殿門。
大臣們原本是想鏟除宦官,卻不想事情沒成,皇帝反被搶走。有唐文宗在仇士良手里,大臣們一時毫無辦法,而仇士良則進一步掌握朝政。
挾天子以令諸侯,仇士良任意以皇帝的名義發布詔令,成為實際上的皇帝。仇士良本來手里就有神策軍,脫離險境之后,就開始大肆復仇。他命令神策軍追殺左金吾衛,這些皇帝近衛傷亡慘重。
不止如此,七十多歲的宰相被仇士良活活打死。等到唐文宗上朝后,仇士良一紙證書判了王涯謀反之罪。李訓作為計劃頭頭,自然也被捕斬殺。幾天后,王涯、賈餗、郭行馀、王璠一同被斬。仇士良還專門讓百官觀看執行,讓他們看著這些人以及家人被斬情景。韓約、鄭注等被抓到后,也丟了性命。
而這些被仇士良斬殺的大臣,還只是冰山一角。后來鄭覃、李石拜相,與仇士良多有爭執,下了朝之后被仇士良派來的刺客伏擊,差點就丟了性命。經此一事,李石辭去相位,唐文宗無可奈何。
仇士良后來得知唐文宗也曾參與了鏟除宦官的計劃,就連唐文宗都不放在眼里,對他愛搭不理的,唐文宗過的十分憋屈。
唐文宗去世之后,應該讓太子繼位。樞密使劉弘逸、薛季眣,宰相李玨、楊嗣復打算奉太子監國。但是仇士良則頒發偽詔,立唐穆宗第五子潁王李鏶為皇太弟,暫領軍國大事。
唐武宗繼位之后,李玨、楊嗣復罷官,劉弘逸、薛季眣被殺。當初想立安王溶為太子的楊賢妃,以及安王李溶、太子陳王李成美三人皆遭賜死。
因為唐武宗是自己扶持上位的,所以仇士良行事越發毫無顧忌。但實際上唐武宗心有城府,表面上附和仇士良,實際上靜候時機,最終通過扶持另一寵臣與仇士良對立,然后逐步削減仇士良大權,直到最后被迫致士歸家。
二王、一妃、四宰相,皇帝都得讓他三分,仇士良最后還能保住一命,也是可以的。
上一篇:禪語中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