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莊,初名劉陽,是光武帝劉秀與光烈皇后陰麗華的長子,在劉秀的兒子當中則排行老四。
劉莊的大哥是郭皇后所生之子東海恭王劉疆,由于是劉秀這輩子的第一個兒子,劉疆很受劉秀的重視。然而,劉秀早年寵愛郭皇后,后期卻與郭皇后矛盾重重,最終他廢掉了郭皇后,把原配夫人陰麗華封為皇后。正所謂子憑母貴,作為陰皇后的長子,劉莊自然也極受重視。
陰氏是名門望族,底蘊深厚,陰皇后更是知書達理,可能是因為身上自帶這種讀書的基因,劉莊從小就聰慧異常,十歲就能通曉《春秋》,十六歲就學通了《尚書》。
劉秀可能不清楚自己到底擁有一個多么優秀的兒子,他只知道兒子十歲的時候,民間有人贊頌劉莊,用歌曲唱出了四首詩,其一曰《日重光》,其二曰《月重輪》,其三曰《星重輝》,其四曰《海重潤》。劉秀是在一次意外中才真正注意到劉莊的。
那年劉莊十二歲,剛受封東海公。有官員發現墾田畝數和人口對不上號,上報朝廷,最后在全國境內進行清查,這就是歷史上頗為著名的度田事件。每個州郡的官員完成清查工作以后,都要寫一份統計報告,并親自帶到京城匯報。
劉秀批折子,在陳留吏的案牘上發現了這樣一句話: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劉秀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腦子里只有個模模糊糊的概念,于是就召見了陳留吏,問陳留吏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陳留吏說,他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他在洛陽的長壽街上聽說的,或者說見到的。
事情到了這里,劉秀見問不出什么只好打發陳留吏走人,待到陳留吏離開以后,突然從帳幄后面傳出了劉莊的聲音,只聽劉莊說道:這句話想必是郡里的老官吏在教陳留吏怎么核查土地呢!劉秀一聽,又問道:那你來說說這具體意思是什么?劉莊就說:簡單啊,河南是帝城,南陽是帝鄉,這倆地方誰敢真的去查啊,肯定是逾制了的。
這下子劉秀全都聽明白了,搞了半天這是那些官吏們害怕得罪自己,或者說得罪皇親貴胄,故意包庇掩護呢!劉秀派人責問了陳留吏,陳留吏最后交代這些話的確是劉莊說的那個意思。
經過這件事,劉秀才注意到,自己這個十二歲的兒子,竟然這么聰明,于是對他越來越喜歡。
建武十九年,單臣、傅鎮等人反叛朝廷,他們劫持了原武城的官吏,在原武城筑起軍事壁壘。原武城內糧草充足,硬攻打不進去,可久拖也不是個辦法,這可急壞了劉秀和一大幫朝臣。當時劉莊已經可以參與政事,大家都堅持增加懸賞額度,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是,劉莊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此時的原武城其實很容易攻破,只要讓朝廷軍隊圍得松一點,攻得不走心一點,那么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打敗他們這支叛軍!
大家都很驚奇,劉秀決定采納兒子的辦法,最后果然和劉莊說的一樣,原武城內的叛軍分為好幾波,他們跟別從各個方向突圍,結果都被消滅了。
劉秀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慮到了,最后從十一個兒子當中選中了劉莊,立16歲的劉莊為太子。后來歷史也證明了,劉秀的選擇是對的,劉莊繼位后勤政愛民,皇權也沒有落入他人之手。
下一篇:留點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