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要想富,把樹務。可為了務樹,常人不但沒富起來,簡直就是做了一場夢。
事情還得從幾年前說起。三年前,社會上突然刮起了一陣風,說是種速生楊能快速致富。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到了常人的村子里。
這天,常人剛吃過午飯,大毛就找上門來了,一進門大聲嚷嚷:“好我的哥呢,村里都響傳了,你還四平八穩地坐在家里。”
常人抬頭看了大毛一眼,不緊不慢的問:“啥事嗎,值得你大呼小叫的?”
“你還不知道是不是?上邊動員栽楊樹呢!”
“我當是啥大不了的事,怕可是騙咱農民呢?”常人不以為然,因為他被人騙怕了,有點不相信。
大毛解釋說:“這回可不一樣,是人家鎮政府組織搞哩,恐怕沒多大的麻達。具體咋弄,我還不太清楚,我也是剛聽人都說這事,就來和你商量商量。不行,咱就到組長那里問問,看看有沒有這回事。”
常人同意了。于是,兩人就去組長家探個究竟。
兩人見了組長,組長不但承認有這回事,還驚訝地說:“你們兩個消息蠻靈通的,我剛從鎮上開會回來,正準備晚上利用大喇叭開動員會哩。既然你兩來了,我就把辦法先給你們說說,這叫近水樓臺先得月嗎。”
據組長說,所謂速生楊,就是楊樹的一個新品種,比咱這里的普通楊樹長得快的多,三五年就能成材。頭一年用條子插上,第二年就可起三分之一當苗子賣,其余三年后就能按成材樹收購了。
常人疑惑不解:“那么多的楊樹誰要呢?”
組長撲哧一聲笑了:“這你就不懂了。如今國家保護森林,封山育林,不讓采伐樹木了。造紙廠一下子成了洛陽紙貴,只有另辟途徑,發展自己的資源,所以,只要你把樹務好就不愁買不出去。”
聽組長這么一說,常人一想對么,不說學生娃的作業本,就是國家的報紙雜志每年就需要多少呢?
大毛聽組長說的有鼻子有眼,急忙問:“那交錢不交?”
“當年只交條子錢,一年一畝地還得交一千元的保證金。一共是一千五百元。”
常人搞不懂,小心翼翼的問:“為啥還交保證金?”
組長解釋道:“保證金又押金,年底就給你退回了。沒有保證金,你的樹到時不賣給人家了咋辦?”
常人似懂非懂,想了想,似乎覺得有點道理,也就不吱聲了。大毛覺得這事沒問題,就鼓勵常人:“有咱組長哩,人家又不是跑戶走戶,還有啥擔心的。”于是兩人就雙雙報了名。
不幾天,一場轟轟烈烈的栽植速生楊運動就在全村展開了。全村大部分人都加入了植樹的行列,拉樹苗的,整地的,可以說人來車往,川流不息,好不熱鬧。
不久,楊樹就開始成活了。由于人們精心管理,又舍得投資,又是除草,又是追肥,又是澆水,楊樹苗像手提一般一天一個樣。村民們望著郁郁蔥蔥的楊樹林,一個個臉上笑開了花,要知道,這可不是小小的楊樹,它就是農民心中的綠色銀行。
到了年底,村民們都盼望著來人來起樹苗。這天,組長通知村民開會。會上,組長說:“凡栽植速生楊的農戶,今天按每家栽植的面積每畝領現金一千九百元。然后自尋對象,按每畝擴大五畝地,這樣就把自家原有的一畝樹苗消化了。發展的新戶每畝地得交一千元的保證金。”
村民一看這回人家說話算數,心里別提多高興。常人暗暗的算了一筆賬,自己栽了三畝,當年就分了五千七,扣過當初交的三千,還凈賺了二千七,今年再擴大到十五畝,加上原來的三畝,一共十八畝,如果按今年這樣計算,明年能掙到三四萬。那么后年呢?那就是十幾萬了。如此下去,要不了三五年,家家都會富得流油的。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年底,楊樹不但沒人來收購,就連樹苗子也無人問津了。常人一下子慌了神,忙去干部家打探這是怎么回事。
進了組長家門,組長也愁眉苦臉的正婆煩著哩,還沒等常人開口,他就不耐煩的說:“你們不要都找我好不好,我和你們一樣,也不知道咋弄哩。”也難怪干部不高興,這幾天為速生楊這事,村民你來找,他來尋,簡直把組長家的門檻能踢斷。
常人不明白了,他提醒組長說:“當初你不是說這是鎮上動員讓栽樹的嗎,如今難道他們就不管了。不行,咱就尋鎮政府去。”
“不頂用。”組長搖搖頭。“找了。人家說,如今是市場經濟,不是原來的計劃經濟了。農民是市場的主體,種啥不種啥自己做主,風險自擔。政府只給提供信息服務,又不是政府和農戶簽訂的合同,與政府沒關系。”
常人想想這也有道理,但他不甘心的問:“那咱不會尋他廠方?”
“尋個屁,現在我們弄清了,這跟造紙廠也沒關系。和我們簽定合同的是個皮包公司,實際上就是個假的。速生楊能快速致富就是他們編出來騙人的。如今事情敗露了人也跑了,公安局正攆的逮人呢。”
常人一聽受騙了,擔心的問:“那咱栽的那些樹咋辦哩?”
組長無可奈何的說;“還能咋辦?一句話:自行處理,能賣的賣,不能賣的砍了燒柴。”
“那咱這幾年的損失呢?”
組長眼一瞪說:“我和你一樣都挨了挫,你問我,我問誰去。”
常人一看沒指望了,也就自認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