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來到我的家
前幾天,影視導演劉春彥來到了我的家。事情是這樣的,一天的早上,我打開微機,看到我的郵箱提示中,有一封未讀信件,我打開郵箱,看到的是劉春彥導演的一份短信,短信只有一句話:“我想拍一部關于農村的電影,希望你能合作。”
這樣的來信,我收到過很多,但自覺能力不夠,對此只是一笑了之。沒想到,第二天,他又發來了短信:我想拍一部關于一個農村題材村支書的電影,希望你合作。這次,并有他的聯系電話。我看后,覺得他很有誠意,便給他的手機回了條短信:“我這是第一次,是什么內容,我試試看吧!”
他立即回了短信:“謝謝你的合作,我把內容提要發在你的郵箱里。”
一會兒功夫,我的郵箱里便有了他的來信,是電影故事梗概,大約有三千字。還附有一段留言:做什么都會有第一次,每一位成功者,都會有失敗,做,也許不會成功,但是,不做,那一定不會成功。看到了他的鼓勵,我我放下手中的活兒,便開始構思,寫作,利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初稿完成,按照他的要求,有兩萬二千字左右,我稍作修改,便發送到了他的郵箱里面,讓他提意見,他沒有提什么意見,只是推薦了兩部電影讓我先觀看,一部是《日日夜夜》,另一部是《一次分離》。并說抽時間到我家詳談。一個北京的導演,能千里迢迢特意來我家?我半信半疑。這一天,我正在構思一篇小說,突然電話鈴響了起來,我一看是劉春彥導演打來的,我接通了,就聽見他說:“我現在已經到了你們博興,再過十幾分鐘就會到你家。我請你到外邊出頓飯,咱們邊吃邊談。”
我感到突然,又有些喜出望外,我說:“你老遠來到我們這里,怎么再讓你請我吃飯,還是在我家吧,這樣也方便些。”
他沒有推辭,答應后關掉了手機,一會兒功夫,他的車就停在了我的家門口。我們邊吃邊談,談了很多,特別是談到寫作劇本時,他說:“好萊塢的優秀編輯,寫劇本的體會,很值得借鑒學習。編劇首先了解故事是什么?喜歡那個人,為什么?你要回答。當然,這個人也代指其他生命。這個人的希望、目標……普世價值。了解人物的內心追求和掙扎,這些痛苦解除了,故事結束了。角色最痛苦的是什么?生理的嗎,心理的?電影編劇最通俗的語匯:侮辱,令人最痛苦。侮辱你,你最痛苦。例如
:一角色坐勞斯萊斯,下車人們爭相幫助開門。他卻不讓別人碰他。這樣設計,觀眾就會厭惡他。創作這個角色,讓觀眾感受到,內心關心這個人(角色)。電影就是要讓痛苦持續120分鐘。否則就是一個短片。你的角色,要結束婚姻,欠錢躲債,……他得到了他不想要的東西,痛苦……角色所要實現的目標要有價值,稀少,不容易得到。權利,威懾性,稀少的就有價值。電影是我們喜歡的人的一個故事。他要得到一種東西,哪怕他犧牲生命。電影中的人物,必須瘋狂地要得到。不可阻擋。臺風,槍等一切都難以阻擋!主人公不同于普通人。故事不好,不值得拍。沒有人關心放棄的人。觀眾想看的是主人公不惜任何代價實現這個夢想。為主人公設計很多障礙,他去克服,就是沖突。反對的力量,生理的局限。困難一定要很嚴重,難以實現。創造一些障礙,驚喜意外發生。故事要創造沖突,驚喜!!電影快要結束時,就是黎明前的黑暗——“高潮”所在。自己懷疑自己,讓觀眾覺得主人公肯定做不了!主人公嘗試其他方法,去發現沒有的潛質,才實現了夢想。如果電影結束,沒有實現愿望,電影是不成功的。觀眾如同夜晚小孩聽故事,滿意了,臉上才有笑容,才會滿意地睡去。因此,電影要滿足小孩的‘欲知’。”
我聽了劉導演的一席話,深有感觸,是啊,電影編劇是這樣,寫作故事也應該是這樣,吸引不住觀眾的電影就不是好電影,吸引不住讀者的文章就不是好文章,創作要以嚴謹的態度,對作品精益求精,要對讀者負責。每一位作者都應該去學習,借鑒。我們談了很多,受益匪淺,真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天很晚了,我留他住在我家明天再走,他說和朋友約好了,還要到濱州去,我望著他那遠去的汽車,默默的祝福他一路平安。
上一篇:我的幸福誰做主
下一篇:一個人的骨頭到底有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