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創作一部關于農村題材的電視劇,應劉春彥導演的邀請,于中秋節那天,要到北京去研討。
我從沒有到過北京,接到導演的電話,我和家人商議,全家人都同意我去。離中秋節還有好幾天,家人就開始為我做準備,老伴兒把所要捎帶的衣服,又清洗了一遍,兒媳到市場為我購買了鞋襪和衣服,兒子為我準備了照相機,并為我的手機充足了話費,還把所帶的物品,一一登記在一張表上,唯恐臨走時遺漏。
我看了笑著說:“我又不是去當官,你們大家忙活什么?”
兒媳笑了笑說:“北京是祖國的首都,你初次去北京,要打扮的新一點兒,不要讓人家看不起咱們農村人。”
老伴兒囑咐了又囑咐:“路上要注意安全,看好自己的東西。”我笑著一一答應。
中秋節那天一早,兒子把我送到了車站,一直等到十一點,我才坐上了去北京的長途汽車,經過五個小時的長途奔馳,汽車在北京的新發地長途客運站停下。
“到了,北京到了!”我懷著喜悅的心情,從客車上走以來,踏上了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站在汽車站門口,四處張望,看一看這向往已久的北京。
我給劉導打了電話,很快,一輛面包車停在了我的面前,從車上下來一個人,經過互相介紹,才知道他也是應邀而來,他來自陜西臨潼,名字叫安廣祿,是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他曾出版過故事集,《警世大故事》,這本故事集,由著名作家陳忠實題寫書名,由著名評論家劉星作序,后來他還送我一本,上面有他親自簽名。
上了車,司機才告訴我們,他是劉導的鄰居劉師傅。劉導的汽車在前一天,被人撞壞,被拖進了汽修廠,不然他會親自來接。
我們上了車,司機發動機器,汽車奔馳在首都的公路上。
來到北京的第一印象就是,這里的橋特別多,這使我想起蔡國慶唱的那首歌曲《北京的橋》:北京的橋啊千姿百態,北京的橋啊瑰麗多彩,金熬玉棟望北海,十七孔橋連玉帶,高亮橋龍王那個把呀把水賣,金水橋皇上掛呀金牌,蘆溝橋的獅子呀最奇怪,你就數哇數哇數哇,怎么就數不過來。……過街天橋龍出海,地下通道穿長街,三元橋蝴蝶那個飛呀飛天外,安貞橋明珠繞呀花臺,立交橋是修得特別呀快,你就數哇數哇數哇,怎么就數不過來。
歌曲中的這些橋,我只在電視中看過,還沒有親眼目睹,但是北京的立交橋我們在汽車上卻領略過了,通過車窗上的玻璃看到,立交橋隨處可見,形狀各異,形態萬千,有的呈環形,有的筆直,有的呈半圓形,有高有矮,有寬窄窄,公路縱橫交錯,蜿蜒盤旋,我們坐在汽車里面,眼前的建筑物飛快的往身后流動,汽車,一會兒路來到了立交橋上面,一會了又穿過立交橋,一會兒來到高處,一會兒又到了深處。
我去過天津,在天津騎自行車的人特別多,而在北京,我們坐在汽車上,行程一百多公里,卻沒有看見一人騎自行車。
北京的天空中,飛機特別多,在汽車上,就不時地傳來飛機“嗡嗡嗡”的聲音,時而,直升飛機在頭頂上盤旋,時而,飛機從空中掠過,時而,好幾架飛機同時出現在天空。排成方隊,頗為壯觀。
司機帶著我們,沿著京藏高速繼續往前走,因為是初次來到北京,到了哪里也不知道,有時,司機給我們介紹一兩句,有時候我們也問上幾句,劉師傅都會熱心的回答。
汽車下了高速,沿著一條盤旋的公路,向前行駛,劉師傅告訴我們,十三陵水庫到了,當年毛主席和黨和國家領導人,就曾經在這里參加過義務勞動,這里有展覽館,到時候你們可以去參觀,;一會兒,他又告訴我們,前面就是長陵,汽車從長嶺邊上疾馳而過,因為天色已晚,什么也沒有看清楚,只能以后有機會,再來游覽。
汽車沿著110國道,往前行駛,轉過一個彎,爬過一個陡坡,劉師傅笑著說:“到家了!”。
劉師傅來到門前敲門,開門的正是導演劉春彥。他和我們寒暄,詢問了旅途情況,便開始吃飯,晚飯很豐盛,因為一天奔波,這時的確感到肚子有些餓了。大家邊吃邊聊,暢所欲言,一天的勞累也隨之煙消云散。
在這里,我們將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