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韶:字仲黃,穎川舞陽(今河南省)人,東漢恒帝時出仕。任郡吏,有政績,繼而被征入司徒府。他公正廉明,盡心民事,視民苦如在己身,政績卓著。漢永壽二年(公元156年),泰山賊公孫舉率流寇數千騷擾嬴縣,守令因不能拒敵安民,多受制裁,朝廷命尚書府從三府(司徒、司馬、司空)屬員中,選擇能治理民事,又能拒寇入侵的官員,前往鎮守。韓韶被封為“嬴長”到嬴縣上任。他是萊蕪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嬴長”。
韓韶被選為嬴長,走馬上任,即時赴嬴縣(萊蕪)鎮守。他騎著匹白牝馬,帶著數十名兵卒,輕裝簡行,非止一日到了嬴縣,因公孫大賊作亂,沿途饑民扶老攜幼,拖兒帶女,慌不擇路,韓韶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嬴城是座破舊的土城,因公孫舉的賊兵騷擾,家家關門閉戶,街清道冷,甚是凄涼,城門口數十名饑民被守城官兵阻擋,無法入城避難。韓韶表明身份,命令守城的官兵放饑民進城,不得阻止,饑民感激萬分,磕頭謝恩。進城后,韓韶沒有去縣衙,先是沿著破舊的街道巡視一番,他一方面對殘垣斷壁的土城墻作了考察,另一方面派人對城里的居民進行安撫,對進城避難的災民妥善安頓,細心聽取了民眾的疾呼。自古邪不侵正,韓韶一身作則鼓勵百姓團結一致,不要被賊兵的淫威所嚇到。他加固城池,抵御流寇;以德為本,教育為先,嬴城百姓得以安定。
韓韶對嬴城的現狀了如指掌,他端坐縣衙大堂,召見了守城將官和衙門捕頭,分析了賊兵壓城的嚴峻形勢,他慷概激昂地說:“俗話說:做賊心虛。賊兵人多勢眾不假,但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兵民人心兩向,縱容了賊兵的淫威,使百姓失去了親人和家園,流離失所,對官府失去了信心。若要穩定局勢,必須辦好兩件事情,一是除暴安良,穩定民心;二是加固城墻,抵御賊寇入侵。只有安定團結,才能安居樂業,只有兵民眾志成城,賊兵才能望風而逃。”
韓韶說得出,做得到。嬴城最大的糧鋪“一斗糧鋪”是太尉(掌管全國的軍事行政的官。)的親戚在這里設立的一個連鎖分鋪,資財雄厚。他打著太尉的旗號,平日里做些短斤少兩、私抬糧價的不法行為,官府懼怕他的勢力,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憑他我行我素。這樣一來老百姓卻吃了大虧,高價買回來的糧食斗米缺升,還是摻了沙土的次糧,百姓們敢怒不敢言,忍氣吞聲。
糧鋪掌柜的見賊兵圍城,災民劇增,又做起了發財夢,趁機把糧價抬高了三倍不說,還在好糧里摻入了沙土和霉變的次糧。
民以食為天。韓韶聽到老百姓怨聲載道非常生氣,但愁著沒有證據,無法對其采取措施。為了穩定民心,他微服來到“一斗糧鋪”調查,買糧食的百姓排了很長,有男的也有女的,還有老人和孩子,他們拿著雜亂的盛糧家什,焦急的地等待著。買到糧食的人不但不高興反而一臉的憤怒,韓韶覺得奇怪,攔住一位買糧而來的中年人問道:“這位兄弟,能否借一步說話。”
中年人說:“我還等著回家下鍋呢,全家人已有兩天吃不到糧食了。”
“這位兄弟,只說兩句話不耽誤你生火做飯呀!”中年人見韓韶很和藹,也沒再推辭,跟著韓韶來到一戶大門前。韓韶笑著說:“你這糧食有多少啊?”
“說是一斗,我看頂多有九升。”中年人一臉的怒氣。“這個坑人的糧鋪,凈變著法子坑害老百姓,缺大德了!”
“為什么?”
“還為什么?他這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你看看我這糧食,叫糧食嗎?里面沙土足夠一半,還有發霉變質的糧食粒子,別說讓人吃,畜牲也不一定吃啊!”中年人氣洶洶地把背著的布口袋,往地上一放,打開布袋口讓韓韶看。
韓韶見了,心咯噔一下,就這糧食還真是畜生也不吃的霉糧。他抓起一把看了看又放在鼻子下聞了聞,進一步問道:“糧食霉變的不能吃了,你為什么還買呀?再說價錢也貴的嚇人!”
“你這人站著說話不腰疼!整個嬴城就是他這么一個糧鋪,我不買他的買誰的?總不能扎住脖子喝西北風吧!就是這種豬狗不吃的糧食,還買不到一些,每次每人只能買一斗。這些王八蛋,真該斷子絕孫啊!”
“為什么只賣給一斗啊?”
“你這位老哥啊!咋打破沙鍋紋(問)到底呢?你沒有看看他的幌子嗎?‘一斗糧鋪’就是最多買一斗,最少也是買一斗。買不起的就擱伙買,回去一分氣就來了,你說為啥?糧食不夠數,分到最后的沒有了,為此有多少人家打得頭破血流,找糧鋪掌柜的理論,輕的挨罵,重的挨打,你說說這是啥世道?!”
“你為啥不到官府去告他?”
“告他,你這是吃了燈芯草拉呱——說得輕巧。你知道他的后臺是誰嗎?是當今的太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俺一個平民百姓可不敢和他叫板,不吃糧餓死比讓人打死還強點呀!”
韓韶聽了氣得五內俱焚,他強壓怒火繼續說:“這位兄弟,能否賞臉陪我到縣衙量一下你的糧食,看看到底缺多少?”
“你是吃飽了撐的吧,俺還餓著肚子呢?”中年人有些不耐煩了。
韓韶打著哈哈說:“這位兄弟,在下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了解一下這家店鋪是如何坑民害民的?”
“俺老百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還是親自到糧鋪去看看吧。”中年人說著,轉身就要走,韓韶一把拉住他說:“兄弟,請你相信我吧。常言道: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幫害人精死到臨頭了。走吧,陪我去縣衙為老百姓討還個公道吧?”
中年人見韓韶一身正氣,不像是無中生有的歹人,點點頭隨他朝縣衙走去。
兩人來到縣衙門口,當值的衙差上前行禮,中年人大吃一驚,慌忙跪地賠罪。
韓韶拉他起來,上了縣衙大堂,吩咐公差取官斗量糧,糧食倒進斗里,公差報數道:“大老爺,勉強夠九升。”
韓韶義憤填膺,一拍驚堂木說道:“來人!馬上拘捕‘一斗糧鋪’掌柜的,查封糧鋪,將所有倉內糧食,全部散發給城里百姓和避難的災民。”
“大老爺,這個糧鋪可是根難拔的刺,他通著朝廷呢。”
“胡說,老爺是朝廷派來的,他通著哪門子朝廷!立即辦理不得有誤,天塌下來有大老爺我頂著,辦差去吧。”
衙差帶人前去辦差,韓韶親自沏茶招待中年人,一杯茶還沒喝完,衙差押著糧店掌柜的進了大堂,那掌柜的五短身材,瘦的跟猴一樣,上得堂來立而不跪,說話尖酸刁刻:“嘿嘿,你是新來的吧!你知道我是誰嗎?”
韓韶冷眼看他,威嚴地說:“我不知道你是誰,你應該知道我是誰?”
“你不就是一個指甲蓋大的嬴長嗎,芝麻粒樣的官還敢和我斗,嘿嘿!”掌柜的屎殼郎打呵欠,大氣噴人“你初來乍到何必要得罪于我呀?”。
“你這個人一看就不是個好東西,不是我要得罪你呀,是你得罪了滿城的老百姓。來呀!打跪堂前。”
衙差早就恨透了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奸商,一水火棍把他打趴在大堂上,掌柜的威風掃地,殺豬般的嚎叫起來,嘴巴也不再那么硬了:“大老爺,小的知道了您的虎威,我聽您的。”
“晚了,我有心放你一馬,可是老百姓不同意啊!這些年你把他們害苦了。我告訴你吧,你倉里的糧食,每一粒都有老百姓的血汗,你不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如何讓你高枕無憂啊!現在大敵當前,你不思安定團結,還趁機哄抬物價,發國難財,其歹毒之心昭然若揭。你的糧食坑騙于民,今天本官主持公道還糧于民,替你行個善積個德。本官做事歷來光明磊了,來人啊!把他枷在糧鋪門口,讓他看著老百姓取回自己的糧食。”
老百姓得到了救濟糧,奔走相告,一起到縣衙跪謝韓韶的救命之恩,他們自發組織起來,與官府齊心合力共同抵御賊寇。
一天傍晚,韓韶早早地吃了晚飯,身著便服在城中暗訪,他來到一家鐵匠鋪門邊,見鐵匠師傅正耷拉著頭坐在門檻上唉聲嘆氣,就上前問道:“你這位師傅怪啊!放著活計不干,在這里唉聲嘆氣個啥?”
鐵匠師傅抬頭看了韓韶兩眼:“哎!心里窩著火呢?”
“噢,啥事惹你窩這么大的火啊?”韓韶坐在一張小板凳上,關心的問道。
“我家祖傳三代都是打鐵的,最拿手的就是打制利刃,買賣一直很興隆。現如今賊兵擾城,民不聊生。幸虧老天開眼派韓大人來鎮守,賊寇懼怕他老人家的威名才不敢輕舉妄動。老漢我敬佩韓大人,精心打制了數把利刃,準備獻給他老人家御敵。誰知,里保不問青紅皂白,將利刃全數掠去,還當眾訓斥了我一番,我覺得對不起韓大人,這才傷心落淚哩!”
“竟有這樣的事?”韓韶聽了很生氣:“大難當頭,人人都在千方百計自救,里保還趁火打劫,著實可惱啊!老師傅,您別難過了。明日午時你可到衙門喊冤,我替你討個公道如何?”
“哎!官府公堂,戒備森嚴,豈是草民隨便出入的地方。俗話說:‘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別進來!’小民賣的力氣活,掙的薄利錢,哪里有閑錢買通官差啊!算了,吃了這個啞巴虧吧!實在是對不住韓大人了。”
韓韶聽了,心里很不是個滋味:“老師傅啊!如今賊兵擾城,危機四伏,縣衙正是用人之際,尤其是您這樣手藝高強的人。咱們應該官民精誠合作,全力抵御強敵,保衛大漢疆土不受蹂躪。常言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能聽信道聽途說的片面之詞啊!明日午時,您一定要到衙門,讓我給你討還一個公理吧?”
老鐵匠師傅很受感動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一大早,韓韶端坐大堂,等待鐵匠的到來。他早就打好了譜,要像制服糧鋪掌柜的那樣,來個殺一儆百,鎮強扶弱,讓百姓放下心來,也好眾志成城地守住嬴城。誰知,韓韶一等不見來鐵匠來,二等不見鐵匠到,不僅犯了嘀咕。難道鐵匠師傅仍有思想顧慮不成。他起身離座,來到門口想看個究竟。韓韶身著官服來到大堂外面,果見鐵匠耷拉著頭,半蹲在堂鼓前。他生氣地指著門口的門軍、衙差大聲喝斥道:“你們那個吃了熊心豹子膽,敢把鐵匠師傅擋在大堂門外?”
門軍和衙差見韓韶的一臉的怒氣,嚇得個個俯首貼地,體似篩糠。好心的鐵匠怕門軍和衙差受到責罰,慌忙出來打圓場道:“莫怪他們,莫怪他們,是我來晚了。老漢我受人之約,正等見面上堂呢!大老爺喚我有何事呀?”韓韶深受感動地說:“若不是鐵匠師傅為爾等講清,非揍你們個屁股開花不可。老師傅,請抬起頭來看看我是誰啊?”
鐵匠聽到說話聲音很熟,抬頭細看,大吃一驚。原來官服加身的竟是昨晚約他上堂告狀的人。慌忙跪拜,口稱有罪。韓韶雙手扶起老鐵匠,高興而又慚愧地說:“老師傅耿耿忠心為國,何罪之有,門軍有眼無珠,慢待老師傅了!請堂上敘話吧。”
韓韶著實訓責了門軍和衙差,當場定下了門規:若以后再敢有人阻攔上告者,定要大刑伺候。門軍免了責罰,個個磕頭如搗蒜一般。韓大人端坐公堂,令衙差拘來里保,查對掠奪利刃一事屬實,當堂杖責,收繳利刃,又判里保游街示眾。鐵匠見韓韶不畏權暴、秉公執法,感動得熱淚盈眶。韓韶量才而用,真心實意地聘請鐵匠在軍中做了掌火師傅。
泰山賊公孫舉素聞韓韶賢名,所部也很敬重韓韶的為人,互相戒約,不犯嬴境,百姓得以安業。嬴的鄰縣多遭流匪侵擾,百姓難以生活,自然流入嬴縣乞食索衣。嬴民因賊襲擾久誤耕織,收成欠佳,自身剛恢復,想救濟入境難民,實在力不從心。難民越來越多,糧食供應成了一大難題。調運外糧吧,賊兵早把周圍各縣洗劫一空,京城求助吧,又遠水難解近渴。城內不法奸商的資財都散給了百姓,仍然是解決不了饑餓這個大難題。韓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面安撫饑民,一面思想對策,生怕因饑民再生騷亂。
韓韶親自為進城避難的災民安排住處,他果斷下令開官倉賑饑,在嬴城的大街小巷開設粥棚,進行賑濟,免于死亡者萬余家。私開官倉,違反國法,會受嚴懲,糧倉主管非常擔心。韓韶卻高興地說:“用我一顆頭,救活數萬將被餓死的無辜勞苦子民而獲罪伏法致死,我心甘情愿,必將含笑于九泉之下,這正是死得其所。”
太守接到韓韶的自責呈文,其辭懇切至誠,他非常理解韓韶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操,雖未請示私開官倉,念其大公無私,救民于水火,不予加罪,給予撫慰。
韓韶不僅開官倉,還動員城里的鄉紳、富商主動獻糧,行善積德。鄉紳、富商家里小囤尖、大囤滿,可誰也不肯向外施舍一粒。硬要吧,又怕他們節外生枝勾結賊匪陷了嬴城,不要吧,官倉里的糧食再多也架不住僧多粥少。想來想去,他心生一計,派人把鄉紳、富商請到大堂,以禮相待。茶話間韓韶不失時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大難當頭我們應該不論貧富、精誠合作!你們想一想,城里住著我們的父老鄉親,砸斷骨頭連著筋啊!那公孫賊寇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只因我們城池堅固,民眾一心他才奈何咱們不得。如今城中饑民滿街,將士們體質下降,如若城池淪陷,定然是覆巢之下難存完卵,百姓性命不保,眾位家財性命也難保全,孰重孰輕,大家就掂量掂量吧。現在,我代表城內數萬百姓向各位借一些糧草、財物,待平定賊寇以后本官負責清還,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鄉紳、富商見韓韶清正廉明,除惡揚善、一言九鼎,都愿意協助官府搭設粥棚,救濟災民,他們還把精糧供給三軍將士們,讓其吃飽喝好,精神百倍地奮勇殺賊,全城民眾同仇敵愾,士氣高昂。
韓韶除了忙于公務,還和守城將士一道護衛著嬴城。他曾當著守城官兵的面發誓道:“長活溝壑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入地矣。”將士們深受感動,把嬴城澆筑成銅墻鐵壁。公孫大賊知悉韓韶廉政愛民、除惡揚善,吩咐手下敬而遠之,從此不準任何人騷擾嬴城,違令者斬。嬴城終于解除了戰亂之禍,韓韶又派人從太守那里運來了大批的救濟糧草,嬴城逐漸恢復了以往的安定。
韓紹走馬上任時騎來的那匹牝馬,在嬴城生下一駒,長的煞是喜人。韓韶有空就為它洗刷,盼它快快長大。
韓韶經過一系列改革措施,把嬴城治理的民風純正,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夜以繼日的操勞,他染病在身,遍請名醫調治不見好轉,只好辭官回鄉療養。老百姓聽說父母官要走,男女老幼,不約而同地聚集相送,攀轅臥轍,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程又一程。
眾人走走停停,說不盡的知心話,表不完的感恩情。來到一條河邊,韓韶含淚揖別眾人說:“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大家請回吧,等我養好了病,一定回來看望大家。”說著,指指白牝馬旁邊的小馬駒說:“此馬生在嬴城,吃嬴城的草,喝嬴城的水長大,應該留下來,以作紀念。”他讓人把小馬駒拴留,自己騎牝馬緩緩而去。二馬母子分離,馬駒戀母馬,母馬戀馬駒,相互嘶鳴不止。世人為了紀念這位愛民如子的父母官,將韓韶留駒處的小河取名:“嘶馬河”。后來,人們感念韓韶,紛紛在此沿河建村,村以河名,有了嘶馬河村,沿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