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姓名:周忱
別稱:周文襄
字:恂如
號:雙崖
謚號:文襄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明朝
出生地:江西吉水
出生時間:1381年
去世時間:1453年
官職:資政大夫、工部尚書
主要作品:《雙崖集》
主要成就:任巡撫二十二年,整頓稅糧、改革運輸
周忱是明朝前期的名臣,是一位理財高手,永樂二年進士及第,此后選庶吉士,后自請入文淵閣,參與修撰《永樂大典》,后授刑部主事,進員外郎。此后二十年,再未有升遷,一直到永樂二十二年才在夏元吉的推薦下,遷越府長史。
宣德五年,受到大學士楊士奇和楊榮二楊的賞識,舉薦升為工部左侍郎,巡撫江南囑咐,總督稅糧。周忱本就有經世之才,等到開始接觸總督稅糧之事后更是如魚得水。
他來到江南之后,深入民間,切實研究江南賦稅問題。江南雖然被稱為魚米之鄉,但是田賦卻十分苛重,百姓痛苦不堪,交不起賦稅,賦稅拖欠又直接影響到上層。因為嚴重的賦稅,使得農民大批的逃亡,國家稅源減少,拖欠嚴重,對國家財政的收支平衡十分不利。盡管朝廷曾經多次下令減輕江南的賦稅,但多數情況下政策都是朝令夕改,言而無信,讓當地百姓痛苦不堪。
周忱來到江南,深入民間了解到情況之后,當即與左右官員商量,扯上皇帝這面大旗,在江南對賦稅作了最合適的調整。與蘇州知府況鐘、松江知府趙豫、常州知府莫愚等人,共同促成了江南的經濟改革。雖然整體賦稅降低了,但是因為穩住了農民的心,拖欠賦稅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反而促進了財政收入。
除了進行賦稅改革,在糧食運輸上周忱也大肆改革一番。當時糧食運輸,中途損壞的不少,而盡管作為公用,整個運輸費用卻是平攤到貧苦農民的頭上,成為百姓生活的一大負擔。針對這樣的情況,周忱進行了一番改革,用平米法、濟農倉完美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正統初年,周忱被任命巡視淮安、揚州鹽務,以整理那里的鹽課拖欠。
周忱的整體改革在地方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同時結果也是對朝廷有利的,但是仍然受到了朝中一部分人的反對。畢竟周忱的改革,涉及到了一些豪強的利益,他們不會罷休。
正統七年,豪強尹崇禮攻擊他多征耗米,九年又被攻擊妄意變革,專擅科斂。到了景泰元年甚至有人彈劾周忱變賣銀兩,假公花銷,任其所為,不可勝計。在這樣連番的攻擊下,周忱在景泰二年致士歸鄉,回到家中兩年后就去世了。
景泰四年,周忱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朝廷為其上謚號文襄,以彰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