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暖是趙國人,曾先后兩次出仕趙國,一次是趙武靈王時期,另一次則是趙悼襄王時期。歷史上沒有關(guān)于龐暖的身世的記載,就連生卒年的記載也沒有,所以我們只能根據(jù)一些歷史片段來推測龐暖的家族背景。
龐暖氏龐,說明是龐氏家族之人。戰(zhàn)國時期,龐氏家族一共只出現(xiàn)了三個比較有名的人物,他們分別是龐涓、龐蔥以及龐暖。龐涓是戰(zhàn)國初期的人物,是魏國的一員大將,曾經(jīng)帶領(lǐng)強(qiáng)悍的魏武卒征戰(zhàn)天下,威震四方。在魏國,龐涓是一個極具時代代表性的人,他一生都為魏國效忠,他的人生的頂峰也是魏國最為強(qiáng)大的那幾年,直到他兵敗孫臏,魏國的霸主時代也到了尾聲。身為武將,龐涓愛兵如子,智勇雙全,是難得的文韜武略俱全之才。由于對魏王的過于忠心,為人又懷有惻隱之心,雖然取得了北拔邯鄲,西圍定陽的戰(zhàn)績,但是最終還是敗給了孫臏。
龐蔥和龐涓一樣,都是魏國人,和龐涓不同的是,龐蔥最出名的不是擁有輝煌的戰(zhàn)功,而是一則三人成虎的故事。魏國和趙國約定,魏國要將自己的太子送去趙國邯鄲做質(zhì)子。龐蔥是龐涓的侄子,在魏國也是一號人物,只不過沒有龐涓出名,也沒有龐涓的地位高。龐蔥擔(dān)心自己陪著太子離開魏國以后,魏國朝中會有人趁機(jī)出言中傷他。龐蔥最擔(dān)心的便是魏王相信了其他人誣陷他的話,所以在臨行前問了魏王幾個問題。龐蔥說:大王,如果現(xiàn)在有人告訴您墟集處有一只大老虎,您是否會相信呢?魏王回答:若是只有一個人這樣說,寡人是不會相信的;若是有兩個人都這樣說,寡人倒是有些懷疑;若是一連三個人都這樣說,那寡人就會相信是真的有老虎。龐蔥接著說:大王,我即將離開魏國到趙國
去,趙國邯鄲距離魏國大梁如此遙遠(yuǎn),遠(yuǎn)遠(yuǎn)大于大梁到墟集的距離,將來一定會出現(xiàn)不止一兩個出言誹謗我對大王不忠的小人,希望大王您能分辨忠奸。做完了在魏國的最后一件事,龐蔥便趕往趙國邯鄲去了。魏王雖然答應(yīng)了龐蔥,但是最終他還是相信了小人讒言,冤枉了龐蔥。魏國太子做質(zhì)子的日子一到,就趕回了魏國,可魏王卻再也不相信龐蔥了。
龐暖和龐涓、龐蔥之間是否有血緣關(guān)系呢?從他們都屬于龐氏來說,祖先倒可能是同一個,但是離得近的血緣關(guān)系又是如何的呢?龐氏一族曾經(jīng)在龐涓的時代成為魏國的顯赫氏族,可龐涓死后,魏國又失去霸主地位,龐氏一族在魏國的地位和影響力大不如前,是一個失了勢的破落家族。龐蔥被魏王派去趙國陪伴魏國太子,龐蔥知道龐氏一族今非昔比,魏王對龐氏的信任度大減,所以才提出了這個三人成虎的故事。魏王后來相信了小人的讒言,遠(yuǎn)離了龐蔥,龐蔥仕途不順,便離開了魏國。或者我們也可以推測,他其實(shí)并沒有回到魏國,而是留在了趙國謀事。畢竟龐蔥跟著魏國太子在趙國待了多年時間,對趙國的了解也比其他國家更多,人際關(guān)系方面肯定也小有基礎(chǔ),趙國對于失寵的龐蔥來說,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去處。如果龐蔥真的留在了趙國,那么龐暖的家族背景我們就可以做一個更加大膽的猜測,那就是龐暖是龐蔥的后人。
龐暖是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人,曾在趙武靈王時期,便得到了趙武靈王的器重,他還和樓緩、富丁、樂毅、劇辛等人一同出仕過。沙丘之變后,龐暖因遭受排擠,離開了趙國朝廷,去了哪里無人可知。直到趙悼襄王時期,有人想起了這位老臣,于是龐暖又得到了重用。
上一篇:送子天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