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朋友,你能吸引什么樣的人成為你的朋友?
全球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勃特在新加坡開設了理財課程。羅勃特的第一堂課就令人印象深刻。
羅勃特要每個人寫下10位和自己最親近的朋友,要大家把所知道的一切詳細地寫下來,包括:他們的公司大小,財務狀況,是否有房子、車子等。在場300多位學員開始認真地寫作業,終于把這10位親近之人的所有狀況寫完了,羅勃特問:“現在各位知道為什么了吧?”大家搞不懂他所指的意思,羅勃特接著說:“你是否發現你和所寫的人財務狀況差不多呢?”大家才猛然地發現,真的耶!資產100萬的人,他的朋友們大約也是100萬左右;有兩套房子的人,他和朋友們也大多有兩套房子;而使用信用卡循環利息的人,他的朋友們幾乎都處于負債的邊緣。接著羅勃特要大家分組彼此就剛剛所寫下來的內容加以討論,原來他所要傳達的第一個重要的觀念就是中國古老的重要思想:“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醫生的朋友們,通常也都是醫生;TAXI司機的朋友,通常也都是TAXI司機;百萬富翁的朋友通常也都是百萬富翁;當老板的人,他們的朋友通常也是老板。因為人跟人之間本來就會互相影響,尤其是言語和思想的傳染力是極為驚人的。你為什么會抽煙?因為是你的朋友拿煙給你抽;你為什么愛打牌?因為你的朋友常常找你去打牌;你為什么買奔馳車?因為你公司的主管或同事也買奔馳車;你為什么會去讀MBA?因為你的兄弟姊妹或朋友也讀MBA;你為什么渴望有百萬或千萬年薪?因為你看到身邊有人跟你做同一份工作,卻有如此耀眼的成績。
當大家都討論完那篇“與大家最親近10位朋友的財務狀況”后,羅勃特說:“若大家想要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的話,那一年至少要做一次檢討,每隔一年要重新寫下大家最親近的10位朋友的名單,因為要花多少時間和別人相處,是大家可以自行決定的,然而大家的朋友同樣是大家自己所選擇的,想想看,若你身邊的10位朋友,他們不是身家億萬就是千萬,那過5年之后,你的身家會是多少呢?”
也許你會問:“我那么不起眼,我只是一個小角色,那些身價千萬、億萬的富翁憑什么和我交往呢?”是的,大多數人都不習慣跟比他成功或比他富有的人在一起。但若你想要改變你的財務狀況,那你就會想辦法多結交一些會賺錢、會規劃自己財務的人為朋友,通常一位企業家或億萬富翁他們最想結交的朋友,除了其他的企業家之外,就是律師和會計師或財務顧問,不然就是醫生,因為有錢的人會喜歡跟有知識、有專業的人在一起,因為這樣有錢的人會變得有知識,而有知識的人也會變得有錢。
吉尼斯世界銷售紀錄保持者喬·吉拉德說:每個人一生都會有250位左右的朋友,他們分別出現在兩種場合,一個是你的婚禮,一個是你的葬禮,而這些朋友有80%是對你毫無幫助的,他們通常不會給你正面、積極的影響,當你渴望有所作為的時候,他們通常會澆你冷水,告訴你種種的壞處和各種失敗的可能。有20%的朋友,他們是屬于較積極的,會給你正面的影響,而只有5%的朋友會真正的幫助你,重大且能改變你的一生,所以,你在選擇朋友上不該一視同仁,你應該花80%的時間與那5%的朋友在一起。重要的朋友將改變你的一生。花點時間認真找出你的貴人,跟緊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