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邑縣農村衛生事業改革與發展 情 況 匯 報 臨邑縣人民政府 (2004年7月27日) 各位領導: 臨邑縣轄7鎮3鄉,總人口51.9萬,其中農業人口46萬,共有縣直醫療衛生單位6處,鄉鎮衛生院(防保站)11處,村衛生室460處,專業技術人員1317人。幾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衛生局的指導幫助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大力加強兩個體系和鄉鎮衛生院建設,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促進了衛生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全縣衛生工作呈現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局面。
現將主要工作情況作一匯報: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農村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臨邑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農村衛生工作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政策上給予傾斜,人員力量上給予照顧,資金投入上逐年加大,確保了全縣農村衛生工作與社會事業的健康協調發展。一是強化了政府行為。
縣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任正、副組長,各有關部門和各鄉鎮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農村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對農村衛生工作的調度和協調。同時,對每項具體工作都成立相應組織,負責實施、協調和檢查。
如縣醫院病房樓、中醫院病房樓等重點建設項目,縣政府分別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并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從而保證了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實行了分級負責目標責任制。
縣與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鄉鎮與衛生院,分別簽訂了衛生工作年度目標責任書,明確了鄉鎮、部門和鄉鎮衛生院的任務目標和責任。三是加大了資金投入。
按照“逐年增加衛生投入,增長幅度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的標準要求,縣、鄉財政對衛生工作的投入逐年加大。2003年,全縣衛生投入達4000余萬元,并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今明兩年將投資1200萬元完成鄉鎮衛生院改貌建設任務。今年還將投資184萬元完成兩個體系建設,投資1400萬元完成縣中醫院新病房樓建設。
四是建立了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縣、鄉政府分管領導和縣衛生行政部門負責人分別確定了衛生改革聯系點,并經常深入聯系點了解情況,總結經驗,指導工作。
五是建立了定期考核和督查調度制度。把農村衛生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作為對鄉鎮和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年度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與其獎懲、使用掛鉤。
同時,對安排部署的各項工作定期進行督查和調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確保農村衛生工作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新一輪工作啟動奠定基礎 自去年我縣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盤活了衛生資源,激發了內部活力,廣大農民真正受益,極大地推動了我縣衛生事業全面、健康、快速發展。今年,我們在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礎上,將工作的重點放在了各項制度和操作程序的健全完善等方面,使之更規范、科學和便于操作。
一是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基線調查。組織人員深入到各定點醫療單位和農民中間,對門診和住院藥費、檢查費、用藥范圍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對《臨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進行了重新修訂,使之更符合實際。
二是加強了對各定點醫療單位的監督檢查。使各單位較好地執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有關規定,盡最大限度降低費用,堅決杜絕了大處方、亂用藥、亂檢查等現象的發生。
同時嚴格執行病人出院及時結算的規定,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截止6月底已為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780萬元,受益人口16萬人次,極大地解決了農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三是進一步加大了宣傳力度。通過印發明白紙、舉辦電視中得到解放,集中精力加強醫院管理,為農村衛生工作尤其一體化管理工作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加強兩個體系項目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 疾病預防控制和傳染病救治兩個體系建設是今年衛生工作的重點,為切實把兩個體系項目建設實施好,我們一是強化了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分管縣長為組長,計劃、衛生、財政等有關部門參加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對整個工作的領導、協調和督導,各責任單位也都成立了相應的籌建領導小組,加強了統籌協調,為兩個體系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
二是保證資金投入。我縣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計劃投資40萬元,主要用于設備裝備購置,省政府已安排資金10萬元,其余30萬元由縣政府籌集。
傳染病救治體系項目,由縣人民醫院具體承擔建設任務,計劃總投資144萬元,建設占地1200m2的傳染病區,其中96萬元用于土建工程,48萬元用于設備購置。在省政府資金尚未到位的情況下,我們已安排專項資金,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項目建設任務。
三是科學規劃設計。我們嚴格按照《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項目建設規劃方案》和《項目建設的指導原則和基本標準》,本著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統籌兼顧、平戰結合、定點救治、保證應急的原則,編制了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分別制定了詳細的項目建設設計方案。
疾病控制體系建設。以縣防疫站為基礎,著重進行設備的更新和配置。
投資15萬元新購置了標準試劑、離心機、冰箱等儀器。建立了150m2的理化實驗室、75m2的微生物實驗室、75m2的病毒室和147m2的艾滋病初篩實驗室,使衛生防疫站初步達到疾病控制機構設計標準,實現了人流、物流分開,潔凈區、污染區分開,辦公區與實驗區有效隔離。
傳染病救治體系建設。參照《傳染病醫院設計規范》和《傳染病醫院(病區)設計標準》,在上級領導和專家的具體指導下,完成了傳染病區的選址、立項和規劃設計,確定了傳染病區建設方案,設計了《臨邑縣人民醫院傳染病區平面圖》,圖紙已經市衛生局審核并提出了修改意見,現己完成工程招投標和施工現場的清理等前期準備工作,預計8月初動工,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四是加強項目管理。成立了由衛生、建筑設計、財政、審計及有關部門組成的項目咨詢評審小組,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審核。
對建設項目嚴格實行項目法人制、責任追究制、項目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竣工驗收制。由衛生局局長擔任項目法人,一名副局長具體靠上抓,對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和工程質量負總責,對施工、主要設備和材料采購實行公開招標,確保工程質量。
縣項目督導小組也不定期對工程進度、建設質量、資金到位和使用情況進行督導,確保把兩個體系項目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五、加強醫療市場整頓,規范醫療市場秩序 為使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有一個良好外部環境,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其他工作順利進行,我們在對村衛生室實行一體化管理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基礎上,加大了農村醫療市場整頓力度,對非法行醫者進行了嚴格取締,對個別村仍存在的一村多室現象進行了清理,對村衛生室未達標和未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書寫處方的進行了規范,同時在鄉鎮衛生院中開展了創省、市級規范化接種門診工作。目前,炕頭接生現象在農村己銷聲匿跡,所有村衛生室都能按規定書寫處方,鄉鎮衛生院己有2個接種點通過省級驗收,5個接種點通過市級驗收。
為全面提高鄉醫隊伍整體素質,我們加大了對鄉醫培訓力度,每年對他們普遍輪訓1-2次。目前,85%的鄉醫達到中專以上學歷。
農村醫療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基層衛生服務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群眾就近就可得到方便、快捷、廉價的醫
療服務。 各位領導,我縣農村衛生事業的改革與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與上級的要求和兄弟縣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我們要以此次檢查為契機,以科學的發展觀指導工作,進一步加快兩個體系和鄉鎮衛生院建設步伐,努力建立符合實際、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疾控網絡和傳染病救治體系,繼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做出更大貢獻。
上一篇:2024銷售業務工作計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