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國有***林場情況匯報
一、***林場基本情況 ***縣***林場始建于1959年,經營總面積3216畝,有林地面積2700畝,其中防護林、特用林面積1940畝。林場現有在職干部職工32人,離退休人員15人,為縣林業局管理的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林場是在澇洼、積水的重鹽堿地上建立起來的,建場之初,通過反復試驗、篩選,探索出了鹽堿地造林的有效方法,在不毛之地上建起了大面積白榆林、刺槐林,并在基因收集、良種選育、試驗繁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從1984年至今,連續獲得13項林業科技成果,受到上級林業部門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深化場圃管理體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大膽借簽外地經驗,走“以林為主,多種經營、拓寬領域”的路子,形成了集體經營,個人承包管理,以產計酬目標經營的生產責任制,取得了顯著成效。
2000年以來連續三年被評為省林業系統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全國特色種苗基地和全國質量信得過苗圃。在工作中,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林為主,科學經營,確保林木資源的穩定增長。1984年***林場被原國家林業部和山東省林業廳確定為部省聯營林木良種基地,主要承擔白榆、刺槐、毛白楊等樹種的基因收集、保存、良種選育、繁殖、試驗、示范等任務。
從84年到94年,共匯集榆屬優良種源13個,優良單株57個,優良類型26個,計115個材料;匯集刺槐優良單株72個,優良類型26個,計74個材料。經過兩期工程建設,建成白榆、刺槐基因匯集區、白榆種子園、母樹林、子代測定林、采穗圃、毛白楊品種對比試驗林、柳樹優良品種對比試驗林、雜交楊優良品系對比試驗林、白榆優良品種示范林等多種試驗示范林。
其中白榆基因庫、白榆種子園、白榆母樹林屬國家級重點試驗林。近幾年又先后爭取到“黃淮海農業綜合開發林業育苗基地”、“全國林木良種基地”“三倍體毛白楊優良無性系選擇課題”試驗基地等項目。
目前,***林場以白榆基因庫等為主的各種特用林已發展到1940畝,占全場經營總面積的63%,占有林地面積的93%,形成了以特用林地為主體的生態型林場,在良種選育、試驗、示范以及開展國內、國際間良種交流與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剛果、贊比亞、日本等8個國家或地區及國際林聯的林木良種專家學者多次來場參觀、考察,給予了高度評價。
生產的苗木、種子、穗條等良種材料供應到國內20多個省、市,在“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沿黃防護林工程建設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承擔的國家、省、市下達的科研任務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有13項研究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二)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種植結構,增加經濟收入。為了增強林場自身發展能力,增加經濟收入,同時也為我縣的林木良種化發展做出更大貢獻,近幾年來,林場積極進行種植結構調整,依托部省聯建良種基地的優勢,大力發展良種商品苗生產,使良種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根據社會需要,進行了名、特、優、稀經濟林樹種、用材綠化樹種及花卉品種的引進、繁育、示范和推廣,先后引進了經濟林樹種中華壽桃、凱特杏、金太陽杏、水晶梨、蒙陰紅石榴、沾化冬棗、磨盤柿子等;引進楊樹10
7、10
8、2001雜交楊、二倍體、三倍體毛白楊、雄性毛白楊、窄冠毛白楊、84K楊等30多個優良無性系;園林綠化樹種引進了雪松、冬青、蜀檜、女貞、灑金柏、花柏、國槐、法桐、白臘、金絲柳、瓜子黃楊、雀舌黃楊、大葉垂榆、大葉青榆、馬褂木等,優質良種達到600多個,適宜育苗的600畝土地全部育上了苗,在圃苗木達到700余萬株,年出圃五)轉變經營理念,加快林場發展。在堅持以林為主,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的基礎上,立足土地資源、林木資源優勢,進一步搞好規劃設計,改善林場生態環境,創造有利條件,擴大種植、養殖能力,開發生態觀光旅游項目,努力探索新的經營模式,為建設生態示范縣做出貢獻。
上一篇:安全生產檢查計劃及實施方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