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機制求突破 注重特色出精品 ——**縣對外宣傳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2004年,**縣對外宣傳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為主題,堅持新聞“三貼近”的方針,探索出“在創新上求突破、在特色上出精品、在工作上求實效”的工作思路,充分展示特色優勢、文化品牌、人文魅力和開發前景,以精品工程驅動外宣事業步入快車道,為全縣經濟社會事業跨越式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綠色**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截止11月底,全縣共在市級以上報刊臺刊播稿件1750篇,比去年同期增長42%。
其中《人民日報》刊用3篇,中央電視臺用稿3條,新華社刊用6篇,《經濟日報》農村版刊用4篇,《四川日報》刊用27篇,四川電視臺用稿13條,《四川農村日報》刊用51篇,廣播節目《山區農民誰給他們養老》榮獲四川省政府廣播電視創優節目一等獎。
一、黨政重視是根本 在2004年4月召開的中央對外宣傳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局常委李長春強調,“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切實加強和改善黨對外宣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對外宣傳工作的領導體制,積極整合對外宣傳資源,形成對外宣傳的合力,努力增強全民的外宣意識”。
一年來,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對外宣傳工作是一項任務繁重而作用明顯的系統工程,只有領導重視,加強領導,統籌協調,狠抓落實,為外宣工作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經費保障和人力保障,外宣工作才能取得顯著成效。 落實領導責任。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對外宣傳工作,把對外宣傳作為宣傳思想工作重頭戲,放在與經濟工作同等重要位置,同時計劃,同步實施,并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實。縣里成立了對外宣傳領導小組,縣委分管領導任組長,縣級10多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明確了任務,落實了責任。
同時要求各級各部門成立相應的外宣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并要求制定和落實行之有效的外宣制度,配備好專(兼)職通訊員,定期向宣傳主管部門匯報對外宣傳工作情況,對外宣工作實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完善工作機構。
建立和完善外宣工作機構,配力配強外宣干部,充實外宣隊伍。今年外宣辦與新聞科合署辦工,并爭取到編制,從基層調入一名干部任外宣辦副主任,并從教育部門借調1名教師充實到外宣辦,充實了外宣辦力量,增強了外宣辦職能,做到對外宣傳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保證外宣經費。對外宣傳工作也是一項需要投入的事業,2004年我縣對外宣傳工作一改過去“重結果、輕投入”的做法,各級各部門均落實了必要的外宣工作經費,確保了對外宣傳工作正常運轉。
縣委、縣政府首次把4萬元新聞外宣獎勵基金和3萬元新聞外宣工作費列入財政預算,無論是日常外宣活動,還是重大外宣活動,需要經費,縣委、縣政府都如數劃撥,為外宣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經費保障。同時,縣委、縣政府還投資4萬多元,成立了新聞圖片資料中心,投資8000多元,為外宣辦購置了數碼相機,確保了對外宣傳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機制創新是保障 2004年,我縣把創新機制、樹立全民外宣意識作為加強和改進對外宣傳工作的切入點,著力創新考核激勵機制、隊伍建設機制、信息通報機制等,為對外宣傳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創新考核激勵機制。
縣委切實加強對外宣傳工作的宏觀指導、統籌協調和歸口管理。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工作的意見》和《中共**縣委宣傳部關于進一步營造正氣浩然的輿論環境的實施意見》,把外宣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對各單位的年終目標考核內容,實行目標管理,并對各鄉鎮、街道、單位的外宣工作進行單項考核,從而在全縣上下形成領導重視、外宣部門主動抓、相關部文促宣,努力拓展對外宣傳新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