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積仁:東北人不怕冷
出席2002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并且上臺演講的唯一一位遼寧企業領袖,就是東軟集團總裁,劉積仁。在本次年會上,懺悔過“原罪”的他從論壇上走下時依然心緒激蕩。回首從創業至今的歷程,劉積仁慶幸自己先做了注重知識的“知本家”。
他干過電工,留過洋,讀過博士,教過書,他在沈陽家喻戶曉,從一個大學教授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他最初的本錢只有三臺電腦、三個人,一間半實驗室和三萬塊錢,發展到今天五千員工、總資產32億元的集團公司,這條路他只走了十一年。
他就是劉積仁,教授,博士生導師,東軟集團總裁。
記者:東軟走到今天,您感覺您個人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總裁 劉積仁:實際上東軟對我來講,就是一個學校,是一個舞臺,因為過去從大學里出來,我除了對技術和學術了解以外,對其它的東西呢,應該說是不知道,或者說也就是一些皮毛。而在這十年里面,我們看到了市場激烈競爭的殘酷,我自己得到了發展,我們的員工得到了發展。
現在,劉積仁既是東北大學的副校長,又是東軟集團的總裁,這樣的雙重身份在國內企業家中并不多見。對于他來說,最主要的轉折點是從對學術價值的追求變成了對企業價值的追求。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總裁 劉積仁我相信這是一種收獲,這種收獲不僅改變了知識能力,也改變了我們的性格。
在東軟,集團員工們張口閉口叫他劉老師。這是一種校園文化,還是一種純正的企業文化?劉積仁的回答是,東軟要建立一個超越組織、超越權利的文化,它透明、坦率、易于交流。在2001年世界杯亞洲十強賽里,劉積仁也出現在集體看球的員工中間。
記者:您喜歡足球嗎?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總裁 劉積仁:我自己對足球不是很熱衷,但是我們公司有一大批球迷,我看到他們那種狂熱,他們那種執著,他們在討論一個球的勝敗的一種戰術上的觀點,或者對于戰局結果的一種評論,我都覺得愛足球的人大概都能做市場的策劃,都能夠對一個團隊的精神作出一種評價,我想這是一個很必要的訓練。
記者:一場足球比賽決定勝負的因素,現在大家歸結為兩種,一個認為是球星論,還有一種認為是集體論,缺一不可,那您覺得您對東軟的現在和將來的影響是如何定位的?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總裁 劉積仁:實際上我的定位很簡單,跟你剛才說足球是很重要的。如果這個球隊輸球了,肯定是教練指揮有問題,所以我們就經常換教練。如果球贏了,就會有很多的球星很光榮,這個時候教練并不是特別重要的,因為大家都很成功。
記者:那您現在最擔心的是什么?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總裁 劉積仁:我最擔心的就是說,我是否能夠把我們公司的未來和發展,能夠通過一個團隊而不是通過幾個人,通過一個有不同能力,不同性格,又能夠在一起特別好得融合的這樣一群人。
尋找這樣的一群人,在東軟集團被稱為領導力的發展。劉積仁說過去如果是一個演員在表演的話,今后他將做一個搭建舞臺的人,尋找可以表演的地方,讓更多的人在更大的舞臺上互換角色,盡情表演。
走在東大軟件園里,你可以看到阿爾派的曲線門,別具風格的軟件開發大樓,還有大片的綠地,給人的感覺不像是企業,還是大學的校園。然而與校園生活不同,這里的員工卻每天忙碌在IT行業所特有的浪尖氣氛之中。
記者:您要求東軟的員工要具有“三好”精神:態度要好,身體要好,太太要好,這聽起來似乎有些苛刻?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總裁 劉積仁:實際上這個要求不是我提出來的,是我們員工總結出來的,我們員工說,你要在東軟工作,可能要具有這三方面的素質,我們應該說東軟的成長有我們員工付出的很刻薄的、對他們來講可能有一點殘酷的犧牲,來支持著企業的發展,所以他們也應該得到與企業一同發展的回報。
加入IT產業,本身就是意味著創新、意味著日新月異、意味著跌蕩起伏:以至于誰也不知道現在是不是到了谷底。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太需要聽到一點掌聲。然而在2002年末信息行業經濟年會上,劉積仁卻語驚四座,他預測明年IT行業還將是冬天,但相比之下,東北人會活得不錯。
記者:您說的這個東北人是指東軟集團嗎?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總裁 劉積仁:我指的東北人,就是東軟集團在沈陽出來。
記者:那我們東軟集團特別耐寒的原因是什么?
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總裁 劉積仁:我們實際上在東軟這十幾年的發展歷程中,從來就沒有感受到這個行業這么舒服,也就是說我們一直是在冬天里面過的。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企業)要有一個能夠順應市場不斷調整的組織體系,同時要對市場有一個特別好的理解,那么這些核心競爭能力,就像一個人的身體一樣,一種抵抗力一樣,他要不斷地培養,他就有能力抵御外部這樣一種壓力,如果企業不注重這方面的東西,而一直等待一個美好的環境,我想你也不會等到成功的。
就在我們編輯這期節目的時候,又傳出東軟集團通過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5級評估,即CMM5。這是中國第一家獲得這個級別評估的企業,中國也因此成為全球繼美國、印度之后,第三個擁有CMM5軟件企業的國家。此前東軟在國際市場上除了承接日本業務外,還承接了大量的歐美項目。在劉積仁看來,這不是一塊招牌,而是一種切切實實的過程和能力的體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