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電腦之失利啟示--更新企業文化
一、"蘋果"就是"海盜"
蘋果公司原有文化的核心是一種鼓勵創新、勇于冒險的價值觀。自白手起家,小小的蘋果電腦便在技術領域內引發兩次變革,迫使包括IBM和微軟在內的每一家電腦公司都加入它開啟的新潮流。不僅是勇于創新,事實上,公司一直是我行我素,冒高風險,甚至反主潮流。公司的信條是進行自己的發明創造,不要在乎別人怎么說,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正是這種大無畏精神使公司能夠推出令廣大用戶喜愛的Macintosh電腦,開鼠標定位器和圖像表示法的風氣之先。公司也一直以這種獨創精神為傲。在其創辦初期,公司曾在樓頂懸掛海盜旗,向世人宣稱"我就是與眾不同"。然而正是這種價值觀造就了蘋果的成功,也預埋了它今日的失敗。
二、分析與啟示
1.企業經營指導思想的不適應性導致戰略錯誤。我行我素的文化必然導致公司的經營指導思想是一種"產品導向"或稱"技術導向",使公司方向與市場需求難以協調。蘋果機性能優越,使用方便,是世界上最易聯網的個人計算機。在技術上可謂無可挑剔;而它卻是世界上唯一不與IBM-PC兼容的機型。計算機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是計算機聯網,要求微機兼容。而IBM在計算機市場上占有最大的份額,因此蘋果機獨樹一幟的不兼容實際上限制了市場對它的需求,推走了許多潛在顧客。蘋果拒絕授權其它電腦生產商生產深受歡迎的Macintosh軟件,從而失去了一個拓展市場的絕好機會。與此相反,IBM卻公開了PC機全部設計細節,鼓勵軟件人員為它編寫程序,鼓勵其它廠家生產兼容產品,從而大大刺激了對IBM產品的需求。
2.經營戰術不適應需求和競爭。產品導向和傲慢使蘋果公司看不到環境改變,低估競爭對手的實力,經營戰術不適應競爭。
3.組織內部的不協調、不一致。公司人員崇尚一種個人英雄主義,桀騖不馴,難以控制,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之間沖突頻頻。獨創精神未成為技術發展的動力,反而加大了合作難度。公司對事物的看法總是不能取得一致,無法作出決定,坐失了許多良機。
4.員工士氣不振,人員流動率大大增加。許多極有才華的人,如銷售業務主管、財務主管、蘋果電腦日本市場經理,都因與總部意見不合而離職。這種人員流動頻繁現象是文化不適的一個明顯信號。
黃金腦智囊群認為:分析蘋果公司失利的原因,我們至少可以得到幾點啟示:
一、強烈而和諧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即企業應有鮮明價值觀,有明確的指導方針,有強烈的經營信念。和諧,一指達到內部的和諧。
二、企業與外部環必須互相協調。一個企業總是在一定環境中生存的,必須先相適應相互協調才能夠圖發展,或者說協調一致后才有資格談得上去改造企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環境。
三、成功的公司也注重激勵員工,將人視為最寶貴的資源,力圖將人才資源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經營在于人,還要求發揮團隊合作精神,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第三,企業文化應隨著環境變化而相應作出調整。企業領導人應樹立權變的觀點,密切注視環境的變化,預見性地推進文化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