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組織創建規劃 ○ 人力資源部 辛戒 前 言 《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圣吉認為,未來成功的企業必將是“學習型組織”,因為變動時代惟一持久的競爭能力,是能做到比你的對手學習得更快更好。在我國,創建學習型組織成為當今最流行的字眼,特別是江澤民同志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建設高峰會上提出“構筑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社會”之后,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活動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博盈車橋2004年度產銷兩旺,挑戰“三標”,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業績,這是公司新的領導班子審時度勢,帶領廣大員工團結拼搏、創新進取的結晶。馮總在年度報告中描繪公司發展藍圖,提出2005年度工作方針目標為:團隊,學習,跨越發展求差異;品牌,變革,銷售突破兩億七。
因此,創建學習型組織不僅是2005年的工作重點,而且是謀求公司長遠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借鑒知名企業的成長歷程,結合公司的現實狀況,特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博采眾長、競合共贏”為經營宗旨,以把握汽配產業重組“洗牌”機遇,擠進中國車橋第一方陣為重點目標,以創建學習型團隊,實現工作與學習良性互動,追求公司與員工共同成長為基本構想,創新學習載體,完善運行機制,在全公司形成團隊學習、全員學習、全程學習、終身學習的濃厚氛圍,建設一支信仰堅定、技能過硬、敬業愛崗、務實創新、超越自我、樂于奉獻的員工隊伍,為不斷促進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多作貢獻。
二、目的要求 在公司黨委和經理班子的領導下,成立創建學習型團隊推進組,借鑒海爾集團和江淮汽車的管理經驗,以建設學習型班組(科室)為重點,循序漸進,增強學習力,培育創新力,提升競爭力,力爭3-5年內,經驗收合格的學習型班組(科室)達到70%以上,員工綜合素質和企業成長能力明顯提高,順利進入中國車橋第一方陣,成為全球汽配產業鏈上結實一環。主要目標如下:
1、員工富于生命*,明確個人愿景,踐行各自的終身學習計劃;
2、30%以上生產工人“精一會二知三”,70%以上生產工人“會一知二”(精、會、知的尺度分別為國頒高、中、初級工標準);
3、80%以上的管理人員具備相應的職業資格,并能熟練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方法,中層以上管理干部全部達到職業經理人相應等級要求;
4、企業提煉出為員工廣泛認同的共同愿景、核心價值觀、經營理念、企業精神等CI警句,并化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
5、企業創新力和擴張力穩步增長,新產品產值率不低于30%,經營規模和績效年增長率不低于20%;
6、借助局域網建立健全知識共享和團隊學習平臺,并實現“無紙化”常規辦公;
7、員工才華得以充分施展,薪酬高于當地同業水平,企業凝聚力明顯增強;
8、人人學會系統思考,團隊功能超常發揮,企業樹立起良好的外部形象;
9、(領導審定時補充內容)
10、
三、實施步驟
1、前期準備 創建學習型組織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其中最重要有計劃地加強學習型組織的軟硬件建設。
7、分析和借鑒海爾集團、江淮汽車等企業建設學習型組織的經驗,博盈車橋創建學習型團隊的過程中,還應時刻留意克服本位局限、歸罪于外、孤立思考、個別專注、青蛙效應、經驗錯覺、管理迷思 等“組織學習智障”,以確保“五項修煉”悟出真經、煉出真功,使創建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五、2005年度實施方案: ㈠ 1~2月制定“創建規劃”,進行宣傳發動。先在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起草創建規劃,報領導審定;接著利用局域網、博盈報、廣播、專刊等宣傳陣地,向全體員工傳達博盈車橋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構想,灌輸“五項修煉”的基本知識,至少讓每一個博盈人都知道05年起公司要創建學習型團隊,這是一個著眼于長遠發展的戰略項目。
同時,對馮總報告提出的年度方針目標進行解析宣傳,要求各部門層層進行目標分解,并付諸實施。 ㈡ 3~4月份外出學習考察,培訓先導骨干,收集整理學習和培訓資料。
2月底3月初派員赴海爾集團、江淮汽車學習考察;接著請海爾大學校長來廠培訓創建活動先導骨干;同時,公司成立團隊學習項目推進組,著手收集整理學習和培訓資料,為后續的推廣訓練和全員培訓作好師資和教材準備。 ㈢ 5~6月著手實施“學習日制度”,全方位的宣傳教育和基本理念灌輸,并進行CI警句征集評選活動。
由先導骨干充當講師,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全面灌輸學習型組織基本理論和“五項修煉”基本要領;其間穿插CI警句征集活動,面向全員征集博盈精神、經營宗旨、價值觀念、共同愿景等,為建立企業共同愿景奠定廣泛的群眾基礎。 ㈣ 創建活動初期就堅持齊抓共管和觀念更新兩大基本原則。
在成立項目推進組時,不僅要體現領導掛帥,更應注意吸納重點相關部門代表;創建活動中應始終強調黨組織、總經辦、青工部、工會、婦聯、人力資源等部門的積極推進和廣泛參與,充分發揮它們的專業職能作用。從準備培訓資料起,就把觀念更新作為重頭戲,初步擬定著重培育以下新觀念:
1、 樹立危機意識,變平淡度日為發奮進取;
2、 樹立創新意識,變默守陳規為標新立異;
3、 樹立責任意識,變相互推諉為勇挑重擔;
4、 培育拼搏精神,變自抱自棄為自我超越;
5、 培育團隊精神,變各自為政為默契配合;
6、 培育奉獻精神,變邀功請賞為任勞任怨;
7、 培養學習風氣,變被動受訓為主動鉆研;
8、 培養科學思維,變個別關注為系統思考;
上一篇:奉賢科技三年推進計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