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村公路建設實施方案 為加快我縣農村公路建設改造步伐,圓滿完成2006年度農村公路建設目標任務,特制度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關于加快我縣交通建設步伐的重要指示,堅持和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節約土地、保護環境,保證質量,注重安全”的原則和“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各方參與、整體推進,建管并重、協調發展”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快速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發展、統籌規劃的原則。統一規劃,統一立項,統一設計,統一招投標,統一資金調度,統一監理,分項實施,把農村公路建設與經濟發展、產業布局調整、文明新村建設和扶貧開發緊密結合起來。
2.堅持政府主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相關部門根據職能分工,齊抓共管共同搞好農村公路建設。
形成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構建起政府主導、部門推動、鄉村干部加強組織、農民群眾投工投勞四級聯動的農村公路建設體系。 3.堅持先主干線,后支線,先鄉道,后村道,再村道,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
根據公路幅射的人群、公路現狀、農民生活水平和公路布局規劃等條件,統籌安排農村公路建設的先后次序和建設標準,路面結構因地制宜采取瀝青表處或水泥路砼路面。 4.堅持交通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原則。
按照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循環經濟的要求,充分利用老路,最大限度地減少耕地的占用和對植被的破壞,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注重安全相統一的理念貫穿到公路建設、養護與管理的各個環節。 5.堅持積極性高優先的原則。
農村公路建設涉及的具體問題很多,難度很大,要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辦群眾自己愿意辦的事。哪里的積極性高,哪里的具體問題處理得好,就先修哪里的路。
二、建設目標、技術標準
(一)建設目標 1.建成11條98公里縣通鄉公路(附表一) 2.建成10個村75公里鄉通村公路(附表二)
(二)建設技術標準 農村公路應結合當地農村發展和交通量的實際情況,本著充分利用舊路資源,避免大改大調和大挖大填,著重提高路面等級和路面抗災能力,提高車輛通行能力的原則,合理確定建設標準。
1、縣通鄉公路 按照四級公路建設標準,路面寬度力爭達到4.5米,個別地段受條件限制,可適當降低標準,但必須按照相關規定,設計安裝安全防護設施,保證車輛行車安全。穿越場鎮地段要結合城鎮規劃同步設計,有效路面寬度不得低于5米,同時要疏通水系。
2、鄉通村公路 按四級公路標準建設,路面寬度力爭達到4.5米,每隔100—200米建一處錯車臺。
三、施工組織形式和工期安排
(一)施工組織形式 1.縣委、縣政府組建農村公路建設指揮部,根據工作需要,下設辦公室、工程管理組、計劃財務組和安全協調組,具體負責組織、領導、規劃協調全縣農村公路建設工作開展,并對其實施有效地監督、管理、考核和獎懲。 2.各項目鄉鎮成立相應的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充分發動群眾投工投勞,搞好路基工程,做好沿線土地調整和拆遷安置工作。
協調處理工程建設中的具體問題,為工程建設營造良好的施工環境,配合做好工程建設。各項目鄉鎮要迅速
上一篇:工作計劃:2024年教師讀書計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