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聽到那絮絮不止的語言,你也許會感到煩心,可你依然了解,那是來自母親心底最親切、最溫暖的聲音。
“騎車不要太快,出去玩耍要結伴而行,回家要多干些家務活,不要光想著玩,要好好學習,要干活就利索點,別像個蝸牛似的……”每當我們聽到這些聲音,你都會感到很煩,我也同樣,因為我們同是90后的非主流。
有一次,在我讀小學六年級的時候,不知是哪根筋活躍了一下,我就去剪了短發,回到家后,我媽對我發了史無前例的“大脾氣”,我當時不懂大人的良苦用心。我的頭發是卷發,當時剪的是“燕尾”,頭發就像雞窩似的,(自以為很好看,因為那時流行爆炸頭型)。我媽當即給了我一腳,說我不懂事,原來扎著馬尾多利索,現在成這樣了,說著又給了一巴掌……
反正是越打越兇,到后來我哭了,以前不管怎樣挨打我都不會哭的。我哭著跑回了奶奶家,發誓今后再也不叫她媽媽了。就這樣過了一晚上,第二天一起床我就看我的新發型,發現確實不好看,唉!還能咋樣?只能等著挨唾沫吧!結果我媽沒有再說我,我也明白了她是為我好,我真不應該和她拌嘴。
現在我已經長大了,也懂事了,不再和以前一樣了,不再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女孩,媽媽說的話我覺得也越來越有道理了。(其實不是越來越有道理,而是以前不懂而已。)
最后告誡同學們,一定聽媽媽的話,就像快樂男生唱得那樣:母愛是偉大的,我們要為有一個母親而感到驕傲!有些單親的孩子,就連這種最煩的聲音,也是聽不到的,也是他們所向往的,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