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小女孩還在讀書,旁邊的一枝蠟燭,正一滴滴的滴下燭淚。
啊,多么樸實的蠟燭,為別人帶來光明,卻悄悄燃燒自己。
蠟燭的燈芯是白色的。是被愁白的嗎?不,是因為努力的勞動,日漸衰老,才有了白發。蠟燭為什么流淚?是因為就要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心有不甘嗎?不,是因為過于努力,流下了汗水——燭淚。蠟燭為什么是紅色?是因為流血了嗎?不,是因為它在燃燒的過程中點燃了衣服,導致衣服變得火紅啊!
在教堂里,在餐廳里,在實驗室里,在人們充滿美好祝愿的手里,到處都能看到蠟燭的身影,它心甘情愿的、義無反顧的燃燒著自己,為別人散發著光和熱。正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我曾問媽媽:蠟燭這么丑,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稱贊它?媽媽說,蠟燭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在沒有電的時候,是人們很重要的照明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充當潤滑劑、密封劑,還可以制成各種各樣的工藝品。更重要的,是它的品質——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值得大家學習。
是啊,做人也該像蠟燭一樣,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能幫助別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