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丑陋的毛蟲,很可能蛻變?yōu)橐恢晃宀拾邤痰牟实!边@是臺灣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也是這篇課文的作者。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三個事例:飛蛾求生、種子不屈、傾聽心跳。這些例子都說明了生命是什么。
飛蛾求生告訴我們生命是求生的欲望:螞蟻是十分弱小的動物,對于螞蟻,人類可以說是龐然大物。但捉住螞蟻時,細如線條似的腿還在掙扎。鉗子也掙扎著,還不時夾著我的手指。這些舉動雖然沒有任何感覺,但它們還是做了。當(dāng)你用小刀把螞蟻的胸部和腹部分開時,你依舊可以看見螞蟻在動,即使是必死無疑,也要與死亡做斗爭,永遠把握最后一線希望。
生命就是與命運抗爭,就是不屈向上:貝多芬雙耳失聰,但他堅持創(chuàng)作音樂,《命運交響曲》和《歡樂頌》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別人能聽到美妙的音樂,但他卻可以想象到天籟之音。還被人們稱為樂圣,非常了不起。
生命是那一聲聲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心跳。我們每個人都有生命,都把握在自己手里,我們應(yīng)該讓有限的生命體現(xiàn)出無限的價值。
任何有生命的物體與人都是頑強的,我們渴望生命,渴望生命的美好,渴望生命的輝煌,渴望生命的價值……
上一篇:做好學(xué)生有點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