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和《圣經》嚇住野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做他的忠實奴隸……”這是笛福在1719年出版的《魯賓遜漂流記》中的情節,看了這本書,我有了許多的想法。
在荒無人煙的海島上,面臨絕境的魯賓遜并沒有消極地坐以待斃,而是與大自然作斗爭,他不怕困難,挖山洞。修柵欄。養山羊。種稻谷。加工面粉。烘成面包。最后竟有了自己的種植園。牧場,甚至還當上了“國王”。
魯賓遜是一個有冒險心的人,愛勞動的人,他的好奇心。征服欲。冒險精神漸漸在笛福手下體現出來了。魯賓遜本質是一個剝削人民而生存的人,這從他最后回到英國還要“視察”他的“領土”中暴露無疑。但是它身上的一種百屈不饒。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種不畏困難的斗志和不怕勞苦,要用雙手創造新生活的信念,是任何人都應該具備的。
正如人生道路,它坎坷,它不平,到處有荊棘,石頭,高山,急流。人生,并不滿布絢爛的朝霞;它是由痛苦,磨難,快樂的絲線,組成的網。當我們受到挫折,積極對待。我看到這樣一句話:"天不總是藍的,水不總是清的,草不總是綠的,花不總是艷的,人生也可能一帆風順!"花要凋落,草要枯黃,但春天又給它們生機。《魯濱遜漂流記》給我的啟示是:只有奮斗,才有出路。魯賓遜身上的一種百屈不饒。勇往直前。不畏困難的斗志和不怕勞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