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咿呀學語時,父母就教我背什么唐代李紳的《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并不知道這是教育節約糧食,但卻讓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
上學了,老師教育我們:“你們雖然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好,但不要擺闊氣,講排場,要從小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資源不足,你們要從小強化節約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我記住了老師講的每一句話,也逐漸養成了節約意識。我知道節約是一種美德。我經常把用后的本子,翻過來再用作演算紙,把用短的鉛筆套上筆筒寫,把叔叔阿姨給我的壓歲錢存起來。
記得有一次我們上科技課,老師講了節約的很多方法,我回家后立即進行嘗試:用塑料袋套在浴室噴頭上,第二天一看,果然滴了一大袋水,我把它收集起來,用來沖廁所,父母看見了大加贊賞。
爸媽也有意識地培養我養成良好習慣。爸爸說:“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媽媽講:“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戰略眼光,一種智慧。”在他們的教育下,我每次外出聚餐,剩下的食物能打包的我都要求打包,大人們都說我從小有節約的品德。
我節約的好習慣,父母老師都表揚我,我還被評為班級的“節約小明星”呢!
我想:節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習慣,只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要把祖國建設成為節約型的社會,還要大家都一起參與。
節約是一種好的習慣,它將伴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