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精神。
勤勞節儉一文中記敘了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就是勤勞節儉的楷模。他作為國家總理。周恩來爺爺簡樸的日常生活是十分出名的。伙食一直都很簡單:早餐——稀飯、豆漿、雞蛋;午餐、晚餐——兩菜一湯;每個星期還吃兩次粗糧。
看了此文我想生活貧困要勤儉節約,生活富裕也要勤儉節約。歷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討過街頭"的例子屢見不鮮。如果我們從現在起,節約每一滴水,那么日積月累,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江河;節約每一張紙,日積月累,我們可能節約一片森林;節約每一度電,我們就可能節約一個小型發電站!
父母經常教育我多想想艱苦的生活,要養成一種吃苦的習慣。看到爸爸媽媽每天早出晚歸的辛勤勞作,他們都是為了我們的家。我想:我也要為爸爸媽媽做些事,為他們減輕負擔。所以,我每天都是自己的事自己做。我自己整理房間,收拾書包,幫媽媽掃地、刷碗。我的書包壞了,也不買新的,我就讓媽媽把壞的地方縫上,繼續用。鞋子破了,就到修鞋店修修,接著穿。媽媽說:“勤勞節儉能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能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讓我們能以更樂觀、更飽滿的熱情去面對生活。”同學們,假如勤勞是幸福的右手,那么節儉就是幸福的左手,讓我們舉起幸福之手向藍天大聲召喚:“我節儉,我快樂”吧!
勤勞節儉——讓你我共同擁有,讓我們永遠保持著中華民族這一傳統美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