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小花園,花園里五花八門的花草數(shù)不勝數(shù)。春天有迎春,夏天有梔子,秋天有菊花,冬天有臘梅,一年四季都花香撲鼻,五彩斑斕。不過我一直很好奇,為什么花兒都有自己的顏色,這個顏色又是從哪來的呢?
這個疑問一直纏繞著我,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到我在書上看到一個實驗,便嘗試著去探索。
首先,我取來一支花,從花枝底部開始劈成兩半,直到花下面為止。然后,我用顏料和清水兌了一杯紅水和一杯藍水,將花枝劈開的兩部分分別放入紅水與藍水中,就可以坐觀其變了。
第一天
原本是白色的花兒顏色有了微妙的變化,但還看不出來是什么顏色。
第二天
插入紅色的那半邊花瓣明顯變紅,成了粉紅色。而插如藍的把面邊成了天藍。
看到實驗成果。我又喜又驚。喜的是實驗成功,驚的是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莫非……花的顏色在于莖吸收的色素?沒辦法,我只好去請教無聲的老師———電腦。
在一番仔細搜查之后。我得知原來用色素真的可以把花的顏色改變。而花的本來的顏色來自細胞中的花青素,葉黃素。類胡蘿卜素等色素。是它們造就了各種花朵可愛的樣子。這下,我明白花兒為什么這么“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