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四日前后,一個特殊的節氣,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伴著絲絲細雨,悄然來臨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學校組織了一次清明節掃墓的活動,也是為了祭奠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死去的英雄。
清晨,全體師生默默地走向了陵園。天空陰沉沉的,不一會就下起了像繡花針一樣的細雨。我悄悄地走向烈士的陵墓,默默地注視著他們,似乎想起了什么……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蕩”,制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
馬寶玉帶領全班人員為掩護大部隊撤退,堅決抵抗日軍。他們用生命譜寫了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斗中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完了,就用石頭攻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了槍支,義無反顧跳下了萬丈深淵。
還有千千萬萬個和狼牙山五壯士一樣的先烈,是他們用生命的傳奇換來了新中國的解放,是他們用寧死不屈的精神換來了今天美好的社會,使他們用壯烈的犧牲換來了令人憧憬和向往的未來,他們一定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先烈們為了革命事業前仆后繼,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為了革命事業不顧一切,他們將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同在!
想到這里,我向犧牲的烈士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代表著我們所有青少年對他們們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