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多種多樣,有面類,有飯類,有小吃類……多種多樣,各有美味之處,而我最喜歡的的美食,是一種似面非面的東西,吃起來十分美味。這種食物叫“面疙瘩”,別看它名字聽起來有點土氣,但其實是一種是十分方便、美味、快捷的美食呢!它的做法十分簡單,只要把面粉捏成一個大面團,掰成一塊一塊的,放在滾湯里,湯里加上一些新鮮肉,再加上切細的白菜和西紅柿塊,澆上紅紅的辣椒油,那真是美味至極!
嚼著“qq”的面疙瘩,再喝一口微酸微甜微辣的湯,那真是沁人心扉,爽口順心,一種從頭到腳都爽快的感覺。細細品味面疙瘩,讓人不禁想起媽媽告訴我的小時候歲月的酸甜苦辣,回憶起生活的往事。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那時媽媽才十歲,隨著爺爺奶奶下放回老家鄉下,家里十分困難。因為北方是以面食為主,所以國家發放的糧食有許多雜糧搭配。而且糧食定量。不能隨心所欲挑食。南方人主要吃大米,當時,特別是媽媽吃慣雜糧。于是,奶奶就把不多的面粉捏成團,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放在菜湯里,偶爾還會有少許的牛雜加進去。
媽媽說,在寒冷的冬天,每當她捧著一碗熱騰騰的面疙瘩,嘗著充滿母愛的面疙瘩,心里是多么幸福!這面湯,因為量不多,爺爺奶奶都舍不得喝。媽媽喝在嘴里,暖在心中。因為一碗充滿奶奶良苦用心的面疙瘩湯是媽媽童年難忘的回憶。她還說,要把這份愛傳下來,傳給我。現在,我生活在富足的年代,在家里,想吃什么盡管開口,應有盡有。但我卻經常要媽媽給我煮一碗面疙瘩湯。我喜歡面疙瘩的原因不僅是它的美味,還有那份濃濃的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