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暖春》這不電影后,影片中的“爺爺”、“嬸娘”、“胖嬸”等一些好心人總在我腦海中一一浮現,讓我難以入眠。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隨著劇情的一步步發展,開始還不太安靜的同學門們,漸漸被影片厚重而流暢的情節所吸引并感動,劇場靜了下來。我看到,周圍的同學大多淚水漣漣,頻頻用紙巾拭面,有的竟輕聲抽泣。
《暖春》講述的是一位善良的孤鰥老人辛苦撫養孤兒的事。片子的女主角是一個叫小花的小女孩,她是老人撫養的第二個孤兒。第一個孤兒是個男孩,已長大成家。由于種種原因,公媳關系一開始并不是很好,兒媳因為某種生理缺陷,一直不能生育。于是,便把小花當作養女。雖然如此,心里卻從未放棄歧視,時常打罵小花。小花是個純真、善良、懂事的孩子,最終通過為嬸娘捉螞蚱、送藥等一系列感動了嬸娘,成了相敬相親的一家人。片子以小花考上大學回鄉支教為結局,整個故事始終洋溢著濃濃的溫情,是一曲禮贊人性美的牧歌,是導演面對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人性泯滅現狀的一次嚴肅的思考,是一回對“真、善、美”的呼吁。導演選取“暖春”作為片名,就是提示人們不要遺忘善良,不要懷疑真誠,不要忽略感動。
一個淳樸、情感質樸,令人痛徹心扉的故事,演繹出一段娓婉感人的人生。這樣震撼心靈的愛人間難得有幾回,面對這樣無私的愛,全場無一不被感動的。一個個祖孫之情,母女之情的鏡頭,太讓人震撼了,能夠化解嫉妒的愛,是多么博大。特別有幾個鏡頭,把這份愛演繹得活靈活現。
《暖春》向我們詮釋愛,讓我知道了愛的真諦所在。人們不僅要獻出愛,還要去創造愛。全人類總有一天會成為一個溫馨的大家庭。我們應該像小花那樣,學會體貼父母,體諒別人,努力營造愛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