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桃花開了,有再開的時候。”這是散文家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匆匆》中寫的兩句話。我們原來的語文老師到別處去了,我們又迎來了一個新的語文老師。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老師呢?
上課鈴響了,在所有人的期盼中,新老師步履緩慢地走進了教室。坐在第一排的我,開始不自覺地打量起這個老師,老師大概四五十歲的樣子,黑發中透出銀絲,腳上穿著一雙帆布鞋。我心里便琢磨開來:這個老師一定是那種節儉而又嚴厲的那一種。但是,這一次卻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
我們的第一節語文課開始了。剛上課,老師就開始長篇大論地自我介紹,其間我們常常被他的一句又一句詼諧搞笑的語言所逗樂。我的思想觀念開始動搖了,但一想,第一次嘛,哪個老師不想在第一次給學生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呢!老師一定是裝的,我們的“好日子”一定還在后頭。
一天又一天地過去了,老師還是同以前一樣的風趣幽默,但又不失一絲威嚴。一天上課,同學們都在認認真真的上課,但是后排的一個男生卻搞起了小動作:他拿出一把三角尺,放在手指上,一次又一次地轉動了起來。老師看到了,口中輕輕地對大家說:“我們呀,還有些同學把尺放在手上轉動,這是很好的。這說明他天真,很可愛。他讓老師一下子想到了幼兒園里的那些可愛的小朋友。”他頓了頓又說:“可是我們大家已經是中學生了,不應該再做這樣的游戲了吧。”做小動作的那個同學羞紅了臉,立馬不再做小動作,開始認真地上課了。
時間飛逝,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我漸漸地把老師認識得更具體了,更全面了。他風趣幽默,但不失嚴肅;他熱愛教學,工作認真;他善于寫作,貼近生活;他和藹慈祥,有親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