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圓圓的月亮高掛在天空,月光輕柔地撫摸著大地……不過,最重要的是,中秋節能吃月餅。
現在超市里月餅地種類可真多啊:雙黃蓮蓉、火腿伍仁、椰容松子、甚至還有人參的。但今早我吃了一個花生餡月餅。這月餅的外觀實在是讓我有些意外:皮又硬又厚,好象京劇里武先生的鞋底;那味道又有些甜得讓人頭發都直起來了。我抹了抹嘴,心想:這月餅,絕對是個次品中的次品。于是我將它隨手扔進了垃圾箱,又挑起了一個雪月餅繼續我的早飯。
然而隨后的一篇文章卻將我的思想轉了彎。文章是肖復興寫的,題目為《母親的月餅》,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的月餅故事,我讀了之后發現,原來在舊社會,家家的月餅都是自制的。那時只有小數幾家店賣月餅,而自家的月餅卻是皮薄得不行;餡也就是兩三種雜糧混起來,什么味都說不出……讀到這里,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禁想起了今早的月餅:是啊,雖說那月餅比起其他月餅來說,好象略顯遜色,但它也是味道純正,皮也很厚……
作者最后在文章中寫道,他的兒子吃了他媽媽做的月餅之后,直喊難吃。唉,一份月餅里也蘊含著時代的變遷,一份月餅里也充滿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愛。
我坐在窗前,看著潔白無暇的圓月,又低頭看看手中的月餅,真是一樣圓啊!我想,過去的月餅,現在的月餅,將來的月餅,都會一樣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