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令我得意的一件事,那非我過生日的那天夜晚的事莫屬。
“好吧……”經(jīng)我媽三寸不爛之舌的勸說,我最終答應(yīng)了。原來這天是我的生日,而老媽沒訂蛋糕就算了(窮啊!~~~~~~),還找借口說今天不僅是我的生日還是她的受罪日,要我親手做菜。我靈機一動“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啦。”根據(jù)我與媽媽的口味,我炒了:蛋炒飯、炒豆腐……其中幾樣菜我有意改成了怪味。
等大家吃完了菜便開始評價我的菜了。“這幾樣菜不錯……”“就‘×××’、‘×××’、‘×××’有點怪……”“那也該寬容一下了,人家還小,做不出什么好菜來(竟把我瞧扁了惱!)這樣已經(jīng)很不錯了。”就在這時,媽媽過來了,指了指那些“怪味”說:“這是怎么回事?”“媽,您不是說今天是您的受罪日嗎?”我說,“我想身為您的兒子,應(yīng)與您同甘共苦……(有點肉麻)”“不用說了,我知道。”媽媽的眼睛有些濕潤了,打斷了我的話。別人聽到了這段對話,又議論開了。“那孩子孝心不淺……”“有志不在年高。”
以上是讓我得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