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次沒講完的話題——能不能追“星”。我們繼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兩方在人數上算是勢均力敵,但我仍極力支持反方。
首先,吳靜陳述了正方的五個觀點,我方的“小博士”周正陽也陳述了我方的觀點。激烈的辯論開始了。首先吳靜說追“星”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并且能增強我們的音樂感。我在心里就暗想:現在的流行歌曲根本不是藝術,怎么可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呢?我期盼著一辯周正陽能反駁吳靜的觀點。果然周正陽站起來,對吳靜的觀點進行了反駁,意見正合我意。
接著余正榮說:“那是他們歌的一種特色!可以增強我們的音樂感。”我再也忍不住了,站起來發言:“他們的那些所謂的歌完全都是依靠著音響等高科技,這些東西已反客為主。如周杰倫的《雙節棍》。如果沒了音響、燈光,完全是在背順口溜。”他們正方顯然已經支撐不住了,說:“我們追得不僅僅是歌星,還有趙本山他們。”周正陽反應靈敏,以三寸不爛之舌準確命中了對方的要害:“你們有誰將趙本山的貼畫貼在鉛筆盒上,有誰將張海迪的畫報貼在墻上,有誰……!”說的飛沫直濺(褒義),還邊說邊做手勢,將正方說的啞口無言,迎得同學們陣陣掌聲。
雖然最后沒有分出勝負,但我們顯然占了上風。更重要的是這次辯論也鍛煉了我們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