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有志之士壯志難酬,又有多少豪氣如山被拒之門外。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再到“世事艱”“空自許”的陸游,他們心中那份對國家的熱誠與報國的心志,都深深印在人們心中。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而陸游卻只能“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這種優雅的生活并不能代替他的仕途,可他又能如何?在“世事艱”的壓迫之下,他只能“空自許”,而心中的豪情壯志不予言表。此時的他又回想起25年前的自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壯闊的戰爭場景映入眼簾。這讓陸游不得不想相信,南宋人民還有這樣偉大的力量。所以他堅定了恢復中原的志向,不可以就此沉淪。而他心中的那把火逐漸燃燒······
陸游也曾經抱怨,“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想到在頭像派主政的環境下,他只能“風塵嘆”。而自己“鏡中衰鬢已先斑”,自己嘲諷自己,把心中憤懣和不平都表達出來,透露在字里行間。
這樣我不得不想到諸葛亮。從語句中可以感受到陸游對諸葛亮是十分崇敬的,雖然諸葛亮也未成功,但是他對國家的熱愛足可以與“伯仲”相提并論,而這也正是陸游所崇敬他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對中原的意志是堅定不變的,無論世事多么艱難,他都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陸游對國家的忠,對國家的熱愛,足可以證明他心中的那份堅持。而“精忠報國”也是他自己的寫照。那久久說不出的苦悶,也會想諸葛亮那樣,歲歷史的腳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