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象:我開始認為它只不過是一種有著健碩的身軀、耳大如扇、長著一對大門牙、發達而又有無窮力氣的長鼻、四肢粗壯的大型動物。總之,在我的映象中象和有情有義是相連不到一起來的,通過讀了我國著名動物大王沈石溪《最后一頭戰象》這本小說,我現在對象有了新的認識。
小說寫的是作者和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相處了兩年。因為通常大象的壽命只有六十多年,當嘎羧到了五十多歲的時候,自知生命已快到盡頭,便用自己的方式要求人們給它重新配上象鞍。然后來到和戰友一起打仗過的江畔緬懷往事,好像在回憶當年象群們英勇殺敵的情景,回憶完后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拋開一個坑,莊嚴的把自己埋葬的故事。說明嘎羧是一頭勇敢、善良、懷舊、忠誠,在戰場上不顧生命,死后也要跟兄弟們在一起的大象!
嘎羧臨走前戀戀不舍地繞養它二十多年的村子三圈,死時沒有到遙遠的神秘祖宗留下的象冢去,而是選擇了自己有意義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更顯示出它的行為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有人性!以至讓大家懷念它,這種重情重義的大象,值得我們的敬佩,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看了這篇動物小說,讓我知道大象是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外表雖然笨重,實際上它是最聰明、最勇敢、最忠誠、最有感情的。嘎羧的行為真的和人一樣,所以我們人類不能為了自己的貪婪而去肆意殺戮它們,相反應該善待它們,因為任何動物都是我們的朋友。